追忆众所周知,1972年2月,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成为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在任总统。其实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两位美国总统相继到过中国,只不过一位是在离职后,一位是在当选前。1877年3月,美国第十八任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在连任…[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擎菲德尔·卡斯特罗是世界上最后一位社会主义“建国之父”。但在古巴,谁都不曾见过一座卡斯特罗的塑像;没有任何学校、街道或城镇以“卡斯特罗”命名;他的头像也没有被印在任何一张古巴的钱币上。卡斯特罗说:“我们绝不搞个人崇拜。”但是,人民,底层的百姓仍然崇拜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苏沧桑在孤山,在时间的更深处,一个人在徜徉。春天,当一个人沿着北山路,走到西泠桥畔,就会遇见她——一个才情兼备、风华绝代的江南,女子。她旁若无人地与你我擦肩而过,她小巧玲珑,巧笑嫣然,黑发飘飘,白衣飘飘,步履飘飘,仿佛一个影子。的确是一个影子,是你我心里那…[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淑兰梅以浩然正气、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而笑傲红尘、独立寒冬的元代杰出诗人和画家王冕也像他笔下的梅花一样顽强,并最终成为一位孤傲放诞的千古名士。王冕的人生轨迹,是另一种传奇。本来,放牛娃和学识渊博的通儒,种地的农民和艺术大师,…[浏览全文][赞一下]
任浩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许多游牧民族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中原,然后又匆匆离去,只留下一个个或辉煌或伤感却终究是短暂的背影,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却不同。他有机会在富庶的汉地度过童年,接受了适度的教育,却又汉化得不太…[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钥洋上帝之鞭不花剌的礼拜五清真寺高大巍峨,在穆斯林信徒的眼中,它神圣而庄严。成吉思汗在不花剌贵族和士绅名流的簇拥下,纵马来到了清真寺前,他手指着清真寺佯作不知地问道:这是摩诃末的王宫吗?有人急忙回答:这是真主的殿堂。成吉思汗下马缓步走上台阶,突然他一转身…[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程公元前607年末的一个深夜,晋国正卿赵盾府院中的一棵大槐树上隐卧着一个身影,他就是晋国有名的大力士鉏麑。繁茂的枝叶掩盖了他彪悍的身躯,却掩盖不住他那双透过叶隙的充满杀气的眼睛。暗杀未遂一这一晚,操劳着晋国大小事务的重臣赵盾根本就睡不着。离天亮还有两三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国明壹刘屈氂是死于“巫蛊之祸”平息后的清算运动。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期时候的一桩大案,其案情之重大复杂,有史以来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巫蛊之祸中受牵连被诛杀的人上至皇后、太子、公主,中至丞相、公侯、将军,下至普通士兵、平头百姓,数以万计,不仅给汉武帝带来了惨…[浏览全文][赞一下]
之染《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人,他不仅投奔沛县县令在此作客,还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送礼的宾客们说:“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刘邦平素看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庸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上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人选),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了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他的人生算是很圆满的。在希…[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点强16世纪至18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西方殖民者不断向东方扩张,时常骚扰中国沿海省份,烧杀抢掠,罪大恶极。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暴行,不仅激起了中国爱国军民的愤怒和抗击,连海盗首领施和、林凤、郑芝龙等人也先后率领部众投入战斗,抗击西方殖民者,扬威…[浏览全文][赞一下]
丁力党进是一员猛将,掌管着京师禁军。除了护卫皇上之外,他还要在开封城内巡街以维护社会治安。因为党进平生没有读过什么书,大字不识几个,所以曾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党进在街上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听艺人说书,就勒住马缰问那个说书人:“你在说什么?”说书人大声回答说…[浏览全文][赞一下]
袁昕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而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祖远古时诗人的作品,无法直接拿去换钱,但有时可作“代金券”。代金券的效力不但要看作品质量的好坏,也要看诗人的名气大小、运气好坏。运气好时价值连城,人们争着兑换;交了恶运的一文不值,扔到马路边也没人捡。李白在家乡岷山读书时,喜欢玩鸟,“巢居数年,不迹城市,…[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力维热播历史电视剧《上书房》引发了不少观众对清朝上书房的兴趣,并感叹剧中阿哥们读书的辛苦,而事实上,清朝皇子读书比剧中展现的更加辛苦。清朝皇族的上书房制度是康熙年间借鉴了从唐朝就开始兴起的书院私学制度。雍正初年开始在宫中设立书房,但清道光之前皇子们读书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国选《孙子兵法》通称《孙子》,又称《吴孙子兵法》,被中外举为兵书之鼻祖,相传为春秋时期吴将孙武所撰。然而,《孙子》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孙武却有一番争论。《商君书》、《韩非子》等书中都提到过“孙吴之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未说明作者即是孙武。…[浏览全文][赞一下]
冯立鳌西周何以灭亡?《诗经·小雅》这样归结:“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国语·晋语》中,晋人史苏在议论晋献公立骊姬时进一步提出了夏因妹喜亡、殷因妲己亡、周因褒姒亡的“女色祸国论”,加上后来所谓西施亡吴之事的映证,于是“褒姒亡周”似乎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千古话题…[浏览全文][赞一下]
闫红高明的统治手腕是无形的“孝”为一切道德之本,这也造成了婆婆的绝对强势和媳妇的绝对弱势。作为贾氏企业第一人的贾母若不省事,必然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事实却恰恰相反,贾母自得其乐,安然度日,自然也因她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凡百事情,我如今都自己减了”。要么是名…[浏览全文][赞一下]
范卫锋宋江带着二十几员猛将和大队人马,与原来晁盖系执掌下的梁山合并。此次合并就像无数类似的公司并购一样,一开始看上去是合并,可是不久以后当事人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次收购。晁盖收购了王伦系的股份之后,成了梁山的董事长兼CEO。宋江上山以后,晁盖仍然是董事长,…[浏览全文][赞一下]
蒋胜男电影《阿甘正传》里说:“人生就像吃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对于北魏文明太后冯氏(441~490)来说,她的人生也犹如急速飞旋的过山车一样,不知道下一个转弯会转向哪里。“汉室灭,天下乱,三国分两晋,南北朝、十六国。”此间,各路诸侯…[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