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陵1936年2月7日,万家灯火的南京元宵节之夜,年仅56岁的国民政府元老杜羲自投玄武湖身亡,引起举国震惊。杜羲(1880—1936)字仲虑,河北静海(今属天津)人。原籍山西,1887年生于静海县城内朱家胡同。7岁即从名宿刘代耕读。14岁读毕十三经。17…[浏览全文][赞一下]
洪其庚1968年7月,文革中的南京大学处在极度亢奋当中。一年一度的暑假已被取消,无休无止的“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一天早上,大约6点半钟,师生多数都在食堂吃早饭,只见一女生从南园女生宿舍五楼纵身跳下,落到三楼时被电缆线猛地一弹,然后就重重地跌落到水泥地坪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强为了追求真理,1968年4月林昭被林、江反革命集团杀害于上海监狱。在对林、江反革命集团审判期间,由新华社记者穆青、郭超人、陆拂为等共同采写的《历史的审判》报道中,把林昭和张志新烈士相提并论,称她是一个“不愿意向风靡一时的现代迷信活动屈服”的“勇敢纯真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伊藤郁子鞠九江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震惊了日本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白天苏军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苏军坦克大兵压境,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医院里乱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珣“医术蜚声海内外,神药救命千百万。”这句话用在蛇医专家季德胜身上,一点儿也不过分。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被海内外公认为“绝代蛇侠”。季德胜是江苏宿迁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一个蛇花子家庭。所谓“家庭”,不过是荒郊一个破败的土地庙而已。他从小跟…[浏览全文][赞一下]
蒋心仪六十年过去了,1986年我回到故乡安庆定居,扶拄拐杖徜徉大街小巷,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又陌生。倾听人们匆匆奔忙的脚步声,看到活跃繁荣的市场,迎着孩子们张张笑脸,我百感交集,禁不住喜悦之泪流淌。沉浸在今天的幸福里,我的思绪却常常回到那遥远的大革命时代,想…[浏览全文][赞一下]
贺吉元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可是一个出了名的地方,林县人民战天斗地修建起来的红旗渠则为人们耳熟能详。红旗渠建成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民的骄傲,称它为当时中国两个奇迹之一。周总理这里说的两大奇迹,一是指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林…[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红梅1966年5月,为了让从海外归国不久即遭丧妻之痛的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宽松心情,经周恩来安排、党中央批准,李宗仁前往华东五省市参观游览,陪同人员除了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的胞弟外,还有程思远、黄绍竑、陈此生、刘斐、黄琪翔及其夫人郭秀仪、中央统战部干部宋垫、警…[浏览全文][赞一下]
苗体君窦春芳瞿秋白短暂的36年人生中曾经有四次执教经历,而这四次执教经历多不为人所知。在瞿秋白诞辰11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瞿秋白在这期间发生的故事。17岁的乡村小学教师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户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天资聪慧…[浏览全文][赞一下]
池子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到鸭绿江边,中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危险。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也理所当然成为新生的中国红十字会的中心…[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镕2009年有很多大事值得纪念,其中之一是五四运动90周年。当年,一群热血青年,不顾军警镇压,举行游行集会和各种抗议活动,不仅迫使国民政府最后拒签对德和约,遏制了虎狼帝国觊觎中华的野心,而且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此乃海内外华夏儿女的一大共识。“…[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建国金岳霖在西南联大教逻辑,上课时学生可以提问题,请金岳霖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岳霖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镕猜谜显立场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举国同庆。当时我在常州看到一个猜谜活动。谜面是“抗战胜利了”(打古人名一)。谜底呢?有人亲美,猜“屈原”,意思是丢了原子弹,日本才屈服。有人亲苏,就猜“苏武”,谓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才使日本投降。但也有些人预见山雨…[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泓蒸汽机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原动机,由汽缸内蒸汽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经连杆曲轴转变为旋转运动。蒸汽机用途广泛,可以推动轮船、火车,也可驱动水泵、机床等。1769年,瓦特发明弹动式蒸汽机。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明轮式蒸汽轮船克勒蒙特号,在哈德逊河首航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顾农读文章高手的小块文章或书简日记之类,往往会有一种别样的愉快,其奥妙大约就在于行文特别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旧时术语谓之“通脱”,钱钟书先生则称为“家常体”。钱钟书虽然专门写过文章批评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但只涉及其中运用古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桑万邦在南京市白下区瑞金新村69幢210室里,住着一位操陕西口音精神矍铄的73岁老人,他就是60年前被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今卫岗55号前线歌舞团内)招收进校的最后一名学生。在“遗校”80周年校庆之际,笔者有幸寻访到这位已退休的公路测绘专家、高级工程师曹惠民…[浏览全文][赞一下]
眭新亚以歌声回答敌人的炮击台儿庄大捷后,我们十三军青年战区服务团分成两路,大部分团员留在徐州,参与祝捷和劳军演出,其余分组挺进战地前沿的赵墩、运河、宿羊山、车辐山等地,设立战地军民服务站,为过往部队供应茶水、报纸(主要是战报)、急救药品,组织民工为前线部队…[浏览全文][赞一下]
钦鸿几年前,我去广州探望老作家魏中天先生,承他信任,将他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交我保存、研究,其中有两封是自称“鹰犬将军”的抗日名将宋希濂的遗信。与宋希濂通信的由来提起宋希濂,人们自然会想起鲁迅的亲密战友瞿秋白当年便牺牲在他的枪下。不过平心而论,他对瞿秋白的才…[浏览全文][赞一下]
孟昭庚一1949年6月,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国内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刘少奇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之命,率中共代表团悄然离开北平,秘密出访苏联。中共代表团成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岗和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王稼祥(新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红军21世纪的第八个冬天如期而至。笔者到京采访了谢觉哉的夫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席王定国老人。在亚运村的一栋楼房里,96岁高龄的王定国老人把笔者迎进客厅。王老给笔者的第一个印象:她这是一位和蔼可亲、朴实厚道的老妈妈,她和祖国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而又…[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