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首次交锋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五周年庆祝活动。赫鲁晓夫此时地位并不稳固,为寻求中国的支持,答应将旅顺口海军基地交还给中国等条件。赫鲁晓夫又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曹阳活叶文选,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1919年,商务印书馆即出过《商务活叶文选》,所选的无非是以秦汉及唐宋八大家为中心的前人名作,略加注释。但由于当时一般读者认为活叶容易散佚,大都不喜欢采用,也就停止不出了。后来,上海北新书局继之发行《北新活叶文选》,有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聆波1945年春,抗日战争已进入关键时期。前方将士正浴血奋战。其时,盘踞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泰县)的汪伪“苏北剿共副司令”李长江却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是年3月12日,李长江为其母祝六十诞,张灯结彩,大摆筵席。近午,司令部门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平凌志袁世凯隐居河南老家时,居然附庸风雅,“研究”起甲骨文来。他雇人在袁家的田野山林里挖掘,又跟着亲戚搜求。人们还以为他在搞学术,其实内里别有乾坤。他的儿女亲家叫端方,官至直隶总督,满洲人,精通金石。袁从端方处得知甲骨文大多与占卜有关。袁自幼迷信,他家祖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顾育豹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1910—1998)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巨人、民族精英、国家瑰宝。十年前,位于无锡黄金地段的钱钟书故居究竟拆与不拆,曾在海内外引起一场激烈争议,以致诉诸法院。如今,整修一新的故居,似乎像它的主人一样,淡然对待曾经的风波,静静地坐落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东华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安葬于南京中山陵,这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当时,除了出特刊、拍摄相关新闻影片之外,还由总理奉安委员会向参加奉安的人员各颁发一枚奉安纪念章和一套《哀思录》作为纪念,有关部门还发行了“孙总理国葬纪念邮票”。不同寻常的纪念章—…[浏览全文][赞一下]
华振鹤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号个簃,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又是吴昌硕嫡传弟子。历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在继承、弘扬国画艺术、培养青年艺术俊彦方面贡献巨大。今年适逢王个簃诞辰110周年,笔者专程走访了吴长邺(吴昌硕幼孙)、曹用平(…[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介甫周叔弢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民主人士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以毕生精力兴办民族实业,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为壮大中国的民族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我国古籍文物收藏家、版本学家,并将终身收藏的珍本、古印…[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镕2007年,是雄才大略的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文章已不少,独缺他身后这一段。正好我忆起几年前一桩往事:2004年,驰骋大江南北的管司令文蔚同志适值诞辰100周年,人们在江苏丹阳聚会纪念,会上宣读了粟裕夫人楚青同志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文蔚同志100…[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友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这首革命歌曲,是牧虹作词卢肃作曲的。1943年,晋察冀边区反“扫荡”胜利后,卢肃、牧虹创作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毛冀l949年4月23日,张爱萍将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告人民海军成立,并担任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一年后,华东军区海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协同陆军进剿盘踞在苏南沿海岛屿的敌人。解放滩浒山岛战斗胜利结束后,我军进攻锋芒直指大陈岛,具体作战…[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向辰我参加汪伪组织是由旧同事转相介绍的。济南未沦陷前,我在济南市立救济院担任会计,济南沦陷后,日军对于此类慈善机关一律收归新民会管辖,所以我们还照旧供职。这是1937年冬天的事。1938年夏季,我因旧友崔美生的介绍,加入一个秘密组织“铁血除奸团”。是年冬…[浏览全文][赞一下]
陶永江陶仁人罗文干(1888-1941),广东番禺人。清末留学英国,专门研究法学,获牛津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历任广东司法司长、总检察厅检察长、修订法律馆副总裁、司法次长、司法总长、财政总长、司法行政部长、外交部长、宣抚使等职,被公认为当时全国的司法界权威之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炎锠演过40多出话剧、拍过70多部电影、100多集电视剧的著名影剧演员顾也鲁先生,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我从小喜欢看电影,《小二黑结婚》、《不夜城》、《红色的种子》、《51号兵站》等等影片,都看过。因此,对顾也鲁先生也颇熟悉。但是,他是常熟人,却是在吕恩大姐…[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家康明骂张学良暗责蒋介石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袭击沈阳,并向东北大举进攻。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可是,此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蒋介石却远在南昌,亲自指挥“剿共”战争。面对山河破碎、国家危亡的危急时刻,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忧心如焚,焦虑万分,立即和于右…[浏览全文][赞一下]
蔡贵三1919年5月9日,新建成的吴县(苏州)公共体育场上,人头攒动,异乎寻常。四千余学生聚集,群情激昂。“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等无数面校旗前列高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无数醒目大字的横幅遍处…[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连莹清末状元张謇,字季直,号啬公,原籍海门县长乐镇。张謇有个远亲在二百里外的如皋岔河双甸乡,所以他小时候读私塾在双甸乡,夫人吴氏也是双甸人。吴氏夫人有两个侄子,大的叫吴功伟,小的叫吴功俊,一直倚靠姑母,生长在状元府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吴功伟一直担任南通…[浏览全文][赞一下]
梅汝恺一1945年,南京正由汪记首都遽变为蒋记首都,此时,笔者恰巧就读于国立南京临大先修班,故能以一名青年学子的视角,亲见到这一变幻的历史时期的“白云苍狗”。诚然笔者视角狭仄,其纪事必是零散的,甚至是表象的,但它们极是真实的。先说明我能来南京的缘由。我高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华章半个多世纪前的1951年6月,我的七叔周恩来以政务院总理的名义特聘我祖父周嵩尧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首批馆员。在26位首批特聘馆员中,周嵩尧是第九位受聘的,前八位分别是康有为之女、曾任中国妇女大会会长的康同璧;王光美之父、曾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的王…[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宅巍1935年12月上旬,在两年后爆发南京保卫战外围战斗的苏南原野上,军马嘶鸣,炮声隆隆,两支装备齐全的多兵种部队,各以攻防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为目的,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厮杀”。这便是在蒋介石亲自主持下,由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上将直接指挥的一次“秋季大演习…[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