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应旺一、毛泽东心目中魏武的份量毛泽东对曹操之前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中评价之高者,莫过于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毛泽东认为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的人物,他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各种制度如度量衡等,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对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唐山“至考订派则震于‘科学方法之美名,往往割裂史实,为局部窄狭之追究。以活的人事,换为死的材料。”1940年,钱穆的《国史大纲》正式出版,由此奠定其学术大师地位,而上面这段话出自该书《引言》部分,在书面世前,钱穆特意先将这个《引言》公开发表。这段话半公开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钦宁龚丹韵梁钦宁是儒学大家梁漱溟的孙子,爷孙俩在一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了解的梁漱溟,不只是隔着书本的那位大儒家,更是亲切的祖父。他说,梁家的家风是“宽放”,全然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不贪”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贪。“不贪”是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石湾乍看本文标题,读者诸君定然会有一种荒诞之感。是的,鲁迅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而梅兰芳入党是1959年3月16日,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怎扯到一起了呢?“文革”岁月一张荒诞的大字报这事儿正是出在荒诞的“文革”岁月。日前,我在家中意外地搜捡出一本19…[浏览全文][赞一下]
林建刚一、从“低调俱乐部”到“高陶事件”1937年七七事变后,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局势,许多人坚决主张对日作战,胡适和他一些朋友的调子却非常低。1937年7月30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到高宗武家吃午饭,在座的有萧同兹、程沧波、裴复恒。此皆南京之青年智囊团…[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静涛80年前的12月12日凌晨,华清池的枪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蒋介石,也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历史无法重来,但可以一遍遍重读,获得新的感悟。”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林家有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西安事变登场的诸多人物中,宋美龄和张学良无…[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聿温林豆豆是林彪、叶群的独女。豆豆本是她的小名,林豆豆是她发表文章时的署名,正式的名字叫林立衡。对林豆豆而言,人生最辉煌、也最苦难,最舒暢、也最幽暗,最得志、也最落魄,最年轻、也最苍凉的时期,是在《空军报》的十年。走出“帅府”1944年8月,林豆豆生于延…[浏览全文][赞一下]
白羽范仲淹《岳阳楼记》第一句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副相范仲淹正主持庆历新政;下放岳州的滕子京在筹划几项大工程。就是这年秋天,首都开封爆出一桩公款吃喝事件,“震动都邑”,举国议论。一顿饭怎么会弄出这么大动静?第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陆其国投向世界的目光1927年12月、1929年8月先后在比利时和德国召开的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上,宋庆龄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1929年至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此际为摆脱危机、寻找出路,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都把国民经济转上军事化轨道。面对甚嚣尘…[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果达孙中山之死的诸多疑问至今难以解释。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是鲍罗廷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其原因主要有三:一、苏联对华政策受到威胁。鲍罗廷要把国民党改造成能够牵制和对抗日本的力量,就必须让孙中山反帝…[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化大革命”浩劫初起,尚昆同志首当其冲,被打成中央领导同志中间第一个“反党集团”——“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集团”的成员,被强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遭受迫害,身陷囹圄。我们也被批成“杨家死党”,遭到严重迫害。整个“文化大革命”浩劫期间,我只见到尚…[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1977年12月28日至31日,《人民文学》杂志召开文艺座谈会,揭批“四人帮”,反对文艺方面的“两个凡是”。这个会规模很大,影响也很大。有意思的是这个反对“两个凡是”的会,是打着“热烈欢呼华主席光辉题词”的旗号开的。华国锋,山西交城县人,1921年生…[浏览全文][赞一下]
赖晨清康熙年间,开设了火班(机桶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人数不下200人。据《大清会典》记载,紫禁城内曾有腹大口收的铜、铁水缸308尊。在宫殿前设置的这些大水缸,称之为门海、吉祥缸、太平缸,每尊可贮水3000多升,过去由几十个太监专门负责管理,每天派…[浏览全文][赞一下]
赖晨元代的正史中未见有“军巡铺”的记载,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却有与军巡铺完全相同的“遮荫哨所”。明代皇宫消防工作由禁卫军兼管,朝廷有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京城火盗事宜,京城设有“红铺”112处,每铺有火丁官军10人。明代地方基层政权设有总甲负责火盗,据《宛…[浏览全文][赞一下]
赖晨宋代火政官有:厢使、防隅官。厢使是宋代开封等地负责地方火禁等事宜的防火官员。当时,开封一带火禁甚严,官府规定“将夜分必灭烛”,即到了半夜就要灭掉一切烛火,防止因人们熟睡而发生火灾。如有人家要在后半夜烧化纸钱,必须事先告知当地厢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国华在古代,“驿站”是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各类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今天的邮政所加官方招待所。进入和使用驿站都需要专门的凭证(火牌或马牌)。使用凭证本有严格的规定,但到了明朝后期,凭证已经相当泛滥,官府滥发,民间滥用,也不管你是不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汪立夏读曾国藩的奏折、家书及评点,深为其心胸、才华和坚守所折服,也为其后代基因传承、才人辈出找到了令人信服的本源。我读曾氏文章是用心尽力的,总想通过字里行间读懂点作者的内心和真实,也许开始并不自觉也无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读的深入,活脱脱的一个曾氏形象…[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威百年前山东农民闹义和拳,戏里的每位英雄豪杰、名相悍将、神仙鬼怪,几乎都被请出来,成为对抗洋枪洋炮的利器。那一幕幕闹剧、惨剧,是戏,非戏。像莫言《檀香刑》里为德国人修铁路的筑路工人,远远地看到戏班来了,等靠近了,才看出是身穿戏服的义和拳民。只见那,猫腔演…[浏览全文][赞一下]
吸烟早就不是什么时髦的事了,已经成了一种不良的嗜好,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几乎是所有的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每年5月的最后一天还被定为世界无烟日。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吸烟好像是做贼似的。烟民们的声誉如此地一落千丈,这在半个世纪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想当年,抽香烟的人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宋朝士民生活的小说《金瓶梅》中多次写到上元赏灯。整本一百回的《金瓶梅》,光是上元灯节就被描写了四次,内容跨越了十六个回目,庞大的篇幅更是让我们感觉到《金瓶梅》的作者对于灯节的热闹有种几近迷恋的情结。那么,上元节究竟是个什么节日,以至于作者都这样不惜笔墨地…[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