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5690
    2023-11-09
  • 许小年我对经济学的喜爱,源头上大概有两个:一个是父母给的,父母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在国家机关里每天接触的都是经济方面的事情;另一个则是因为后来去农村的生活,当时看到老百姓的贫困状况,便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改变吗?那个年代,我们都相信毛主席,毛主席说农业学大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23
    2023-11-09
  •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椅、凳,而是坐在地上。坐时在地上铺张席子,所以说“席地而坐”。睡觉也在席子上面,所以又有“寝不安席”、“择席之病”的说法。稍讲究一点的,坐时在大席子上再铺一张小席,谓之重席。古代室内设几。几为长方形,不高,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或小茶几。但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34
    2023-11-09
  • 上古乘车是站着的。《礼记·曲礼上》:“妇人不立乘。”可见男子一般都立乘。乘车的位置是舆的前部、轼木之后。御车者把辔汇总分握在两手中。六辔合在一手还要四马协力疾奔,辔虽不再“如组”,但仍要极高的技术。赶马的竹杖叫策,皮条的叫鞭。古人十分重视驭马的技术。在孔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419
    2023-11-09
  • 古人十分重视身上的佩饰,不仅用以美化自身外形,而且借以标志身份等级。佩饰都系在革带上然后连于大带。常见的佩饰有玉、珠、刀、帨等。玉是最重要的佩饰。《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一走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46
    2023-11-09
  • 我国酿酒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说是与种植生产同步的。据说殷朝人特别喜欢喝酒,纣王就曾“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据说殷即因此而灭亡。《尚书》中的《酒诰》,就是周公姬旦告诫殷的遗民要以纣为鉴,不要沉湎于酒的。现代出土的殷代酒器极多,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06
    2023-11-09
  • 马伯庸有人问了一个问题:现在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如果我去实体书店,看中一本书,回到家里找了个打折的在线书店把书买了,这样算不算不道德?我从来不会这样做的。我是个急性子,看到什么好书,直接拿到柜台去付款,一分钟不到它就是我的了,十分钟不到我就可以捧在手里读。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46
    2023-11-09
  • 在号称史无前例的“文革”时代,赫鲁晓夫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告诫国人,要警惕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因为据说斯大林活着时,他管斯大林叫父亲,斯大林一死,他就说斯大林是暴君。毛泽东怕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开始发动国人,抓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44
    2023-11-09
  • 我很喜欢收集线装诗本,睡觉前闲闲翻来,再醒来时又已是黑天过去,红日当头。某晚,偶尔读到杜牧的《金谷园》,极是喜欢: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这是诗人路经金谷园故址,为西晋首富石崇有感而发的一首凭吊之作。按照历史记载,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148
    2023-11-09
  • 饮酒赋诗,一直是件十分雅致的事。李白在一篇文章里,就谈到了诗和酒的这种浪漫邂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摆开筵席,坐在花间,飞杯换盏,酣醉月下。酒,恰到好处,写诗作文,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李白倡议,“不有佳作,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60
    2023-11-09
  • 有人问毕加索说:“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65
    2023-11-09
  • 苏联电影风靡一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包括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到电影院看电影是个极普通的事。喜欢娱乐的北京人、特别是年轻人一年看四五十场电影不是特别稀罕的。那时单位一般是两个星期组织一次看电影,作为工会的福利;人们也常常以看电影度过假日或星期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41
    2023-11-09
  •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无计可施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74
    2023-11-09
  • 胡鹏池“四个伟大”作为一句口号,其最完整的表达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亲密战友”关于“伟大领袖”的语录,四“伟大”与三“万岁”连接得堪称流畅完美,所以自其面世后,立刻就显示其权威性,一个字、一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78
    2023-11-09
  • 彭靖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现代文学大师,也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其译作和外语创作多于母语创作;汉译英作品超过英译汉的作品,因此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榜首长达5…[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64
    2023-11-09
  • 莫斯科广播电台播中国的《知青之歌》1969年7月,江苏江浦发大水,滁河泛滥,大水一直淹到京浦铁路上面。知青任毅去抗洪防险,将近七天的时间都没有回知青屋。抢险回来后,隔壁邻居给了他一封信。任毅一看信,蒙了。信是任毅的同学郑剑峰写来的。由于身体残疾,郑剑峰没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09
    2023-11-09
  • 姚芳藻一、初识浦二姐1946年4月,我进《联合晚报》工作不久,一天,总编辑陈翰伯约我们全体记者晚上去四马路酒家参加宴会,欢迎重庆来的客人,一共近十桌。场面不小,参加者许多都是抗战胜利后从重庆归来的新闻工作者。陈翰伯与《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还等在楼下大门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56
    2023-11-09
  • 善南1957年夏季的一天,上海复旦大学在相辉堂召开了一个反右派斗争大会,全校数百人被通知到场,气氛紧张、压抑。被批判的对象,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曾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中等个子,微胖身材,戴一副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166
    2023-11-09
  • 不是所谓的“高干子弟”我出生在一个“红二代”家庭,也可以算得上是“官二代”。对于我的出身,社会上有各种传闻和猜测,认为我是一个所谓“大”公司的经理,就一定是通过“红”或“官”的帮助,而不是靠个人的努力而得到的。但许多人却不知道,我这个“官”连个七品都不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10
    2023-11-09
  • 朱德是1927年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三河坎失利后,朱德随即与陈毅一起率领余部转战湘南在耒阳发动了年关暴动,于1928年3月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朱德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朱毛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80
    2023-11-09
  • 一肚皮不合时宜一天,苏轼问众婢,自己腹中有何物。众婢或答“都是文章”,或答“都是识见”,全是逢迎拍马的话。苏轼不以为然,又问小妾朝云,朝云道:“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闻言捧腹大笑。抱上座位神宗赵顼颁布熙宁新法后,各地方多启用一些刚刚入仕的新人,其中大理…[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