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说燕王哙即位后怀揣壮大燕国的梦想,不听音乐、不恋女色、不外出打猎,甚至亲自下田辛苦耕作。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燕国极有可能吊打六国、一统天下,那燕王哙绝对是战国的“励志之王”。然而他身边有一群野心家,直接把他忽悠成了“喜剧之王”。燕王哙宠信一个叫子之的老臣,…[浏览全文][赞一下]
年底相亲,需要小心哪些套路五官端正=五官一个都不缺,至于好不好看,你自己看很可爱=反正不漂亮成熟=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就是显老长得有福气=胖!男生个子不算高=170cm就是不到170cm.一米七几就是171-173cm,如果超过175cm,放心,介绍人一定…[浏览全文][赞一下]
年轻人,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在微博热搜消失数月后,王思聪终于再登上热搜,原因是被法院强制执行还债。但不论结局多坏,他终归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坐拥1500亿的爸爸王健林。但那些普通创业者呢?比如罗永浩。罗永浩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体验:“我这6年,每周至多跟老婆…[浏览全文][赞一下]
热点中国一家医药企业研发出了全球第一款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传统的金属支架只要放进血管,就会在人体永久留存,有可能引发金属过敏、血栓等风险;而这款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人体三年左右就会被人体完全吸收,并同样具有疏通堵塞血管、支撑狭窄血管的功能,实现从“血管再通”…[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收藏过一幅《王羲之觀鹅图》,奇怪的是,画的左边有个萌萌的“囿”字印章,难道占人就会用囧字来做印章?其实,这个字不是囿,外面的“口”是印章的四边,里面是篆书“公”字,“公”是清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的号。康熙初年,耿昭忠的哥哥耿精忠勾结吴三桂…[浏览全文][赞一下]
@cp少女头像当代年轻人聊天规则:我不会主动找你聊天,但是我又渴望你主动找我聊天,然后我又不希望和你聊太长时间。@皮皮时光机每个月最开心的是第一天,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能寄托于新的开始,然后到了最后一天又默默庆幸这糟糕的一个月终于熬到头了。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浏览全文][赞一下]
看完这些图,我惊呆了1931年,科学家在试验一种拉伸装置,据称可增高5到18厘米——效果怎么样,咱也不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司机”和乘客问的通信手段——师傅,前面路口停车,听到请回答!1956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汽车电影院——稍等,让我找找“座位”…[浏览全文][赞一下]
蔡卫燕三国时期的丁奉原本是东吴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将,读书也不多,却被史学家评为“计略过人,能断大事”。这源于他率兵与魏国交战中临时兴起的一场“行为秀”。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其子即位。得知消息的魏国闻风而动,想趁此机会消灭东吴,于是派遣两名大将带领军队攻打…[浏览全文][赞一下]
焦点吉林省对当地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有关待遇进行了调整,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在配偶生育期间,可领取15天的生育护理补贴,补贴标准以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中国新闻网)山东加快了济南、青岛、烟台等5G基站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0年,将实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淘历史宰相肚里真的能撑船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蒋琬特别大度。他的属下杨戏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清辞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这样一首小诗:“略带三分拙,兼存一线痴。微聋与暂哑,均是寿身资。”我们每天都会见到许多人,经历很多事,都希望自己再聪明一点,能多得的利绝不少拿,能走捷径的绝不走原路。结果,人们却发现生活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好,反而每…[浏览全文][赞一下]
晨夕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作为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为了保全性命,携光绪等人逃往西安,美其名日“西巡”。在这生死关头,慈禧没忘记一件关乎个人恩怨的“大事”——处置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此时的珍妃已被慈禧打入冷宫两年有佘,过着连宫女都不如的日子,而为解…[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和林肯紀念堂的轴线上,有一座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华盛顿纪念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断断续续花了41年,于1885年建成的高达169米的建筑内部竟然藏着一段和中国清朝民间有关的故事:在华盛顿纪念碑的第十层,有一块刻…[浏览全文][赞一下]
夏晓华在清官剧中,凡是有一定分量的男主通常都是颜值在线的人,尤其是扮演阿哥、王爷等皇亲贵族的人,更是颜值担当。在这一点上,清官剧中不算欺骗人,而且历史上确实有几位晚清贵族堪称帅哥。比如爱新觉罗·载扶——庆亲王奕助的次子。抛开晚清不堪的历史大背景,载扶皇家出…[浏览全文][赞一下]
竹映月江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带领百余艘朦艟大船,越海渡洋,正式开启大航海的壮举,史称“郑和下西洋”。这场大航海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它不但标志着早在欧洲地理大发现之前,我国就已具有了远洋航行的能力,更…[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事美康熙三十二年(1695年)夏天,酷热难耐。京城的百姓挥汗如雨,紫禁城里的康熙正有气无力地躺在龙床上,身上盖着两层厚厚的棉被,不停地打着寒颤。他脸色煞白,嘴唇发紫,眼窝凹陷,正被肆虐的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皇上得了怪病,宫中乱作一团…[浏览全文][赞一下]
艺萃中学美术课本中有幅有关劳动的画作特别出名,它就是法国画家米勒绘于1857年的《拾穗者》。它是一幅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画面很简单,三名农妇正弓着腰拣麦穗,现存于巴黎奥塞美术馆。整体上看,《拾穗者》是一幅“运动”的画作,人物都排列在不同的位置,做出不同…[浏览全文][赞一下]
俞隽1985年,列宁格勒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一名立陶宛青年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到艾尔米塔什的镇馆之宝、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作《达娜厄》前驻足。忽然,电光石火之间,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两次捅向画中裸女的腹部。然而,这名青年不满足这样的破坏,再次将硫酸…[浏览全文][赞一下]
荷衣蕙带五代时期,花鸟画有两大流派,就是人们常说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家指的就是黄荃开创的黄派。作为职业宫廷画师,黄荃不仅是院体画的奠基人,也是工笔花鸟画的鼻祖,在绘画发展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分裂时期的五代十国是个乱世,皇朝更迭频繁。身处其中的黄荃…[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