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子与纯一郎在精神上几乎是互为一体”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家族特点,这在世界上可说是独一无二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家族是典型的政治家族。这个政治家族有其突出的特点:家庭成员的成功,主要不是依靠雄厚的家产和强大的权势,而是引人注目的个性。小泉…[浏览全文][赞一下]
苏尔科夫:不可或缺的首席谋士1996年8月,當了两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的普京上调莫斯科,从俄罗斯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位置上起步,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在莫斯科缺少根基的普京,不仅从圣彼得堡市政府和情报系统带来“自己人”,而且还在莫斯科培植和发展亲信,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梦怡当幕府从中国政治生活中消失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却借鉴了这种制度,发展起具有国家特色的幕府政治和社会幕僚服务行业。如1939年,美国正式确立了总统办事机构的组成与功能。现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咨询公司和智囊机构也多是在上个世纪上半叶创立的。一般来说,幕僚…[浏览全文][赞一下]
散木国民党为什么选择台湾作为栖息地?史学家杨天石从蒋介石和台湾的因缘、台湾的战略地位等角度加以论述,可惜没有一个字提及作为首倡者的蒋介石幕僚张其昀。其实,张其昀与国民党迁台方案和行动大有关联。张其昀字晓峰,是著名的史地学家、教育家,还是蒋介石的同乡(浙江宁…[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乐飞周斌尽心辅佐,与蒋介石共进退张群,字岳军,四川华阳人,早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东渡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蒋介石为同学,同年加入同盟会,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张群与蒋介石偷渡回上海,立即参…[浏览全文][赞一下]
乔戈里孙琳金满楼张玉杨丽娜湘军后人1898年正月二十三,一个眉目英挺的青年走进长沙城里风头最劲的新学堂——时务学堂,要见大名鼎鼎的梁启超。访客自称姓杨,此番登门是专门和他探讨对《春秋》的见解。聊了没几句,青年滔滔不绝地和梁启超争了起来,直到天黑才离开。最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英铨温相顾建平卫队军纪严明,杨宇霆受张作霖赏识称霸东北的军阀张作霖虽出身土匪,但比较重视人才。他不仅喜欢能征善战的武将,而且也很重视足智多谋的文人。奉系军阀的发展壮大,与张作霖有一个稳定的幕僚队伍密切相关。张作霖当上奉天(今沈阳)督军后,曾根据当年汉高祖…[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鸿章在经营幕府的过程中,既延揽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也招募受欧风美雨熏陶过的人。这两股势力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汇合,并在李鸿章死后继续协力发挥作用。“拉车的”和“推车的”“外来势力”的根底可追溯到1841年的澳门。当时,13岁的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通过一个传…[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立波成晓军周晔张宏杰赵烈文:提前44年预言清朝垮台19世纪60年代,大清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涌现出一批力挽狂澜、重振国威的人物。他们兴洋务、办工厂、购军舰、恢复各项经济文化事业。这一番改革搞得轰轰烈烈,一个世界强国的重新崛起似乎指日可待了。可是就在这“中兴”…[浏览全文][赞一下]
成晓军曾国藩、左宗棠均为晚清咸丰时期的一代名臣,都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人共事10余年,交情甚厚,道德文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南京后,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来往。左宗棠与曾国藩失和是一桩引人关注的历史…[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增越李鹭芸东南肖伊绯彭玉麟:“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在清朝官场,彭玉麟绝对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在曾国藩幕府时,他始终受到曾国藩的器重,人称“雪帅”。他忠廉刚直,不慕名利,一生辞官不受达十数次之多,后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为湖湘四大名臣。181…[浏览全文][赞一下]
成晓军叶曙明季宇科举路上的奋进者1856年夏,一名青年在安徽明光镇的一个小店投宿时,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这样写道: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此时抑郁不得志的他肯定料想不到,自己后来会成为“中国19世纪最大的政治家(历史学家蒋廷黻语)”,成为晚…[浏览全文][赞一下]
成晓军潘前芝李志茗眭达明左宗棠:半世潦倒半世狂近十年的幕僚生涯,对他之后的政治生涯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40岁之前,屡试不第,蛰伏乡下,埋头学习“经世”之道40至50岁,受聘入幕,施展才学;50岁之后,人生才开始变得非凡对科举考试完全失去兴趣,下决心“长为农…[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在舞台中央,隐身帷幕之后,却影响着时局以及更多人的命运;他们虽然不在封建官僚体系内,得不到书面肯定承认,却能全面参与决策;他们的出现和消亡,都算不上轰轰烈烈,但史书上还是留下了他们诡谲多变的身影。从先秦的士,到晚清的师爷,…[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华数千年政坛宦海,其正面出场人物背后无不拥有数人甚至数百人者隶于麾下,为幕主的各种事情理清思路,擘划献策,通谓之幕僚。帝王将相有谋臣策士,州县官吏有师爷西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决定幕主各类事务之生死成败,得其益者可独步青云,诸事顺遂;受其害者可亡事偾事,…[浏览全文][赞一下]
青年蒋介石既放荡不羁,又遵循孔道;他革命,但对传统社会以及等级制度又有一种顽固的保守。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出身盐商家庭的顽劣孩童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的一户没落盐商家庭。蒋介石小时候,“近百户人家聚居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某种程度也在实践上,我就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假如我们努力奋斗,再过三五十年,共产党就有可能统治中国。”至于如何革命,仍在寻觅中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浏览全文][赞一下]
1918年11月11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布德国与协约国间已签署停战协定。他说:“但愿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此重大的早晨,一切战争均将终止。”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的和平却短暂得可怜。仅仅20年后,二战爆发。为我们所熟知的二战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和平,巴黎和会召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正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巨变,他由一般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浏览全文][赞一下]
梅汝璈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軍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我们要奋发图强以雪耻”1946年,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获得了一个法官名额,国民政府选中了梅…[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