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子“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和谐中国,和谐中国,一个中国同欢同乐一唱天下和。”青年歌手祖海的一曲《和谐中国》,唱出了全体国人的心声,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高峰春秋时候,齐国人来攻打鲁国。鲁国有个叫单父的地方是齐军的必经之路。这时有人向宓子请求说:“齐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地里的麦子刚熟,还没有收,不如让大家任意收割吧。这样老百姓可以增加些粮食,总比留给齐军要好。”大家多次请求,宓子都没有同意。没过多久,齐国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海燕在中国现代文坛,戴望舒和叶灵凤的名字让人无法忘怀。他们一个是在新诗发展中领导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作家和画家。作为与苦难中国同行的知识分子,他们一同感时忧国,寻求探索,与灾难的民族一同抗争,以他们的作品与活动,…[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波世界级电影大师谢晋和蜚声中外的旅美台湾作家白先勇,两人可谓神交已久。谢晋导演工作之余,涉猎面很广,看小说是他的一大兴趣,白先勇的小说《谪仙记》写的是旧中国的四位小姐,她们是“最后的贵族”。其中主人公李彤苍凉悲哀的人生际遇,折射出深层面的思想内涵,发人深…[浏览全文][赞一下]
魏华龄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四川省内江市人,著名记者、新闻教育家,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曾先后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等职。以他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从小兵到著名…[浏览全文][赞一下]
晏建怀1935年11月1日,守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内院,响起了几声清脆的枪声。这天上午,国民党为召开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而举行的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中央委员纷纷走出会场,聚集在大门门院的空地上准备照相。春风得意的汪精卫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坐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葛美荣1935年11月1日,守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内院,响起了几声清脆的枪声。这天上午,国民党为召开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而举行的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中央委员纷纷走出会场,聚集在大门门院的空地上准备照相。春风得意的汪精卫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坐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宝云段留锁赵思璠罗炳辉被陈毅赞誉为“滇之雄”,作为云南籍军事家的他,与滇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炳辉的军旅生涯始于滇军,且为营救滇军建立了重要军功;他在旧军队闯荡陷入迷茫之际,是滇军挚友引导其走上革命军旅之路;他长征转战云南时,文战而屈滇军;他抗战初期深…[浏览全文][赞一下]
顾育豹1976年,在“四人帮”刚刚被隔离审查、党和国家处于风口浪尖的紧要关头,经叶剑英推荐,耿飙将军曾奉命出色地执行了一项党中央交给的特殊使命。(一)10月6日晚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飙在家中刚收听完中央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家里的红色电话机铃声响…[浏览全文][赞一下]
赵英秀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时,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抱病出席会议并作政府工作报告。期间,他见到《共产党宣言》一书的最初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的陈望道先生,热切地握住他的手,询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健初闻袁隆平上世纪80年代,我在广西农业大学工作,当时正值国家开发海南岛。时任广西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的张先程副教授应聘到海南大学任副校长,主管科研和教学工作,临行前,我到张先程家,问及海南的优势。张老师说,海南是我国的国家级水稻栽培基地,70年代,湖南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曹裕文“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小梅梁贤之紧急抢救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对香港的进攻,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兵分三路越过深圳河,侵犯九龙半岛。战斗18天后,英军以弹尽水绝战败,港英总督杨慕琦宣布投降,香港沦陷。时任国统区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十分焦急,…[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增勤1947年初,蒋介石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企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命令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3个军,由山东淄川等地南下山东莱芜,准备南北夹击我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抓住李仙洲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的战机,于1947年2月用重兵将李仙洲部包围在莱芜…[浏览全文][赞一下]
夫之欣闻《文史春秋》杂志被列入农家书屋工程目录,即将从文史工作者的案头,从寂静的编辑部,从阅读群相对集中的城市步入广阔的农村,与千千万万的农民朋友朝夕相处,成为文化惠民工程一部分,笔者感到由衷地高兴。这不仅是《文史春秋》杂志的喜事,同时也是农民朋友的喜事。…[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祖远1942年2月,郭沫若完成了历史剧《虎符》,其故事取材于《史记·信陵君列传》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事。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在同赵国的战争中消灭了赵军40万,进而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惠文王给魏王和信陵君写信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大军救赵。…[浏览全文][赞一下]
兰殿君“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是史家对海瑞盖棺定论的评语。海瑞确是清廉的封建官吏,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视死如归地上疏骂皇帝;为了孝敬寡母,又不惜休妻虐女,置时人的诟病于不顾,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海瑞。(一)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宁康有为西安“盗经”,事情要从1923年10月说起,这年的深秋时节,康有为受陕西督军刘镇华之邀,风尘仆仆来到九朝古都西安。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康有为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刘镇华特意将中州会馆粉刷一新,以备康有为下榻。康有为每到一处,均前呼后拥,随从如云。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凤青傅斯年是近代山东的名人之一,由于敢于直言、疾恶如仇,被时人称呼为“傅大炮”。1937年7月,在全民抗战热情高涨的形势下,国民政府成立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成立后,傅斯年先是作为社会贤达被遴选为第…[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全宁王磊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惊世惨案,给我们留下永难磨灭的惨痛记忆。岁月沧桑,流年似水。转眼间,70余年已过去,而在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已越来越少,我们尤其不应忘记当年从南京不避艰辛,前往日本东京远东国际法庭出庭作证的那几位劫后余生的同胞。他们挺身…[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