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庚道在日本上幼儿园虽然有很多烦琐的细节,但是日本幼儿园注重自然教育、感恩教育、自立教育等,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我的两个外孙女都生长在日本。3岁到6岁半,正是上幼儿园(日本叫幼稚园)的年龄,我和老伴到日本帮忙带她们,了解了一些日本幼儿园的情况。日…[浏览全文][赞一下]
///?仙因上个周末,听完远在美国的堂姐讲的一个故事,我内心颇为触动。一个小男孩帮他妈妈卖小饰品,他总是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每次,他会敲10户门。其中有6户会拒绝,4户会听他讲,2户会买。成交的这两户,会让他赚4美分。即每一次,他能赚4美分。按照这个概率,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黄小平一只老鼠见人住的房子越来越大,心想,我也要懂得享受,住在又大又宽敞的房子里。于是老鼠把自己的“房子”,也就是鼠洞,挖得奇大无比。老鼠确实在宽大的鼠洞里舒服了一段日子。可好景不长,一天,老鼠偷东西被猫发现,一路被追赶,最后老鼠无路可逃,只好逃进了鼠…[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胡曙霞读初中时,评论一个人,大家常常会用“舒服”两字。其他的人听了,格外羡慕,不约而同将目光落在那被评论的人身上。在同学们看来,“舒服”,是评论一个人的最佳褒义词,它超过“漂亮”,甚至赢过“气质”。查了百度,所谓“舒服”:是指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林清玄喝完功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好喝,觉得茶好,水也好。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觉得热烈也美,沉静也美。爬山回家以后,洗个热水澡,会觉得那水是从身体蒸发出来的,觉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有时欢乐与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冯友兰我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下面所说的书是指值得精读的书。我所说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当然,要攻这道关…[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毕淑敏生活是由无穷无尽的关系组成的。你应该从中分辨出最重要的关系和相对次要的关系,比如你和食物的关系,就比你和小学同学的关系更密切。食物是你每天都要和其发生关联的事物,它们要进入你的身体。小学同学,除了极个别的,都已成了回忆。六十多年前,美国作家海明威…[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毕淑敏我喜欢辽阔的地方,它会让人谦逊,清耳悦心。我的青年时代在藏北高原度过,那里曾经埋下我的悲伤与欢乐。它们如最初的精神之冢,不时继续掩埋新的心绪。许多年过去了,某一天心灵重返旧地,翻掘遗骸,我惊奇地发现,哀伤已经化为晶莹琥珀,欢乐变成巨蚌,养育出了珍…[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连岳人生总有黑暗期,把世界想得特别坏,也算是认知的一个阶段。与一般人想的相反,它往往发生在青春时期。正如一位18岁青年的留言,其中有这样的语句:“我若要想去追求绝对的理想主义,我的道路只有一条,走向毁灭。”“我觉得真正的理想主义,绝对的理想主义应该是容…[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日)村上春树他们也罢我们也罢,大家都很年轻,干劲十足。呃,遗憾的是,彼此都几乎没赚到什么钱。虽说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毕竟负债累累,偿还债务颇为艰苦。我们不单向银行举债,还向朋友借款。好在向朋友借的钱没几年就连本带利还清了。每天早起晚睡、省吃俭用,终…[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尤今杭州的朋友送了一块质地上好的丝绸给我,浅色花纹印在柔滑如水的丝绸上,有一种轻云淡雾飘浮其间的感觉。爱入心坎,觉得只有以最简单的式样来配搭它,才不会喧宾夺主地攫走它那种飘逸淡泊的美。选好了式样,送去给裁缝做。做好之后,裁缝嘱我去试衣。一看,吓了一大跳…[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二次元猫小姐118岁那年,我的同学们拖着行李箱去大学报到,我流落在异乡街头。22岁那年,我的同学们穿着学士服合影欢呼,我穿着工服在流水线上测量数据。28岁那年,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职。我33岁结婚,34岁生子,是我们班上最后一个脱离单身的人。我35…[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陶瓷兔子你就是你的命运。?1《红楼梦》里,有个跟迎春有关的情节,总是让人看着就来气。迎春的乳母好赌,偷偷拿走她的首饰“攒珠累金凤”去做抵押,被贴身丫鬟绣橘揭穿。迎春先是用“她忘了”替乳母开脱,被绣橘点破“她就是看准了你的性格才敢这么做”之后,又索性和起…[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刘墉有一天,我去看盆景展,一进门,吓了一跳,还以为回到了中国。各式各样的虬根曲干、苍松古柏,点缀着小小的人物和亭台楼阁。“是您培植的吗?”我问一位接待的女士。“不!不!不!”她居然忙不迭地回答,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都是我先生和我儿子做的。我是女人,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猫主义01在我的中学校园里,有一个火腿厂。火腿厂南面是教学楼,北面是宿舍区和食堂,东面是操场,西面是办公楼。也就是说它差不多位于学校的中心。谁也没有问过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个学校里会有一个火腿厂?谁也没有认真看过它,那是围墙圈起来的一块不大的地方,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婉兮今年我才意识到,我的爸爸,那个半辈子陷在泥土里的老农民,不是一个粗人。我的旧手机下放给了他,装了微信,他开始使用朋友圈,赶上了时代潮流。盛夏时节,他在朋友圈放了一张图,蓝天白云下的荷花盛放,是他亲手种的。照片上方配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白简简儿女和父母争辩时,有着先天的“弱势”,父母一句“我是为你好”犹如千军万马,你纵有千般理由也瞬间土崩瓦解。其实这句话也没错,小时候让我多吃饭少吃零食,念书后让我多看书少看电视,这些管教造就了我,现在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有文化、有理想的好青年。只不过从…[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倪萍姥姥在我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就把我接到了水门口,还是从青岛机关幼儿园的小木马上接走的。妈妈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只能顾着我哥哥,把我放在长托幼儿园,几个月接一次。姥姥说,怕我一辈子都“不会笑”,就咬着牙把我接回了水门口。那个时候,姥姥的小女儿还不到九岁…[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薛小玲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们兄弟两个跟着父亲过,他是老大。他从小就和父亲不亲,甚至有点怕他,可能因为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也可能因为他生性孤僻自卑。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手掌上那根无名指,可有可无。和活泼的弟弟比起来,他安静得可以让人忽视,也真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肖秀浓浓家乡味,悠悠故乡情。妈妈是客家人,最拿手的菜要属客家酿菜,全家人都赞不绝口。酿菜是客家菜系的特色菜式,“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就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相传,从中原迁徙至南方…[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