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0022
    2023-11-09
  •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是诗歌的黄金岁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给新诗创造的众声喧哗的局面,非常令人怀念:新人涌现,力作迭出,全社会对于诗歌都处于响应性状态。有四个合唱群落:归来者和资深诗人,朦胧诗人和新来者,他们的不同乐音组成了诗歌的新时期交响曲,创造了新诗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19
    2023-11-09
  • 舒丹丹这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雷雨,疲倦的长夏喧嚣的除草机,后街就要被锯倒的一棵老树水槽里堆积的碗碟,争吵,新闻爆炸婴儿的啼哭,总是发呆坐过头的地铁站久未登录的邮箱,谁遗失了时间的密码?总想理解这些瞬间,又总以为一切理所当然——生活的常态不比你想象得更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50
    2023-11-09
  • 小乌龟在清晨死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春天时人们从外面带回它有时喂它清水,饭粒和虾肉有时什么也不喂当它被遗忘时约等于一团静物默默承受着作为玩偶的命运直到秋天来临直到它死去两只前爪依然保持着向上攀爬的姿势那永不屈服的姿势它被人从水中捞出留下一只玻璃缸在桌面上空空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25
    2023-11-09
  • 我曾见过故宫的落日。夕阳下漆黑的鸦群,高踞于古槐们遒劲的枝丫之上似乎是一个古老的比喻我也曾在李家山的落日中逡巡当我从暮色中回过神来,落日正在动用最后一丝光线为我屋檐下的母亲加冕后来,我就被边地的落日俘虏当那最后的光,越过乌云的藩篱照射在普者黑的万亩荷塘之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02
    2023-11-09
  • 今天,母亲在电话中说有两只母鸡病了厌食。粪便是白色的。咳嗽我无法想象母鸡咳嗽的声音尽管母亲打了个比方:像人一样的咳嗽我熟悉另一个比喻:惟有爱和咳嗽是藏不住的母亲给两只鸡喂了药,但还未奏效今年夏天,母亲说起老母鸡生病也是打了个比方,说“像人一样地害病”其实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961
    2023-11-09
  • [澳]庄伟杰当诗坛前辈呼岩鸾先生撰写的《包容冰诗歌论》即将付梓之际,希望笔者说几句话,的确有捉襟见肘之感。我们因诗文而结缘,虽未谋面,却称得上是“忘年”之神交。纵览这部关于当代诗人包容冰及其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度品评的专著,可以看出,身兼诗人和诗评家的呼岩鸾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946
    2023-11-09
  • 康文静诗人周伟驰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用在张烨的这本诗集中颇为精确,他说:“人是时空合力的产物,经验型的诗人,尤其是时空的结晶。”在张烨的诗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她对于生活细微的观察,并能恰当地用形象的比喻、物的意象来精准定位。在这本诗集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于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33
    2023-11-09
  • 田字格从《在人间》到《制秤者说》,诗人汤养宗完全依赖自性而写,爆发力十足,任意打开各种维度,写得纵横捭阖,完全不拘一格。他深入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去表达,念念观照自性,颇有“香象过河,截流而止”的气概;他顺着自性起起伏伏地创造波浪,写得海阔天空;他只管创作,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40
    2023-11-09
  • 赵娜一片芳草昌耀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只赏芳草。因此其余都是遗迹。时光不再变作花粉。飞蛾不必点燃烛泪。无需阳关寻度。没有饿马摇铃。属于即刻惟是一片芳草无穷碧。其余都是故道。其余都是乡井。2020年,恰好是昌耀的《一片芳草》创作30周年。昌耀在198…[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956
    2023-11-09
  • 苏喜庆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在现代都市里,找寻一尊城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967
    2023-11-09
  • 陈朴大解的诗,我是熟悉的。从他的名作《百年之后》到《个人史》,他的诗一直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对于生活深处的挖掘,延续着对于语言的挑剔与不苟合,这对于一位已经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人而言是难能可贵的。读大解这组诗歌近作,不论是一段偶然的沉思,还是一次远方的出行所见,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954
    2023-11-09
  • 大解从朦胧诗以后,汉语新诗逐渐远离了公共事件,从宏大叙事和广场抒情中退出,进入了个人私密经验的叙述和情感抒发。为集体代言变成了个人话语以后,诗歌有了深入生活细节的可能。这种转变导致诗歌从人类或者民族意识回到了个体,乃至身体,带着温度和质感,随着个人进入了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38
    2023-11-09
  • 芦苇岸中国新诗从诞生至今已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曲折的发展历程,使其沧桑而又活力四射。“文随世变”,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的“发声”依然回响于新的时代。就创作而言,一个时代的精神必有自身的特质,同理,一个时代的诗歌亦有独特的显在。在复杂多变、多元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63
    2023-11-09
  • 符力如果不是我,那么另一个人也会来到这里,试图理解他的时代。——米沃什:《诱惑》一个诗歌话题,或一种诗歌现象文学因人类的精神需要而存在。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受人类所处时代的综合因素影响并决定。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诗歌是文学的表现形式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75
    2023-11-09
  • 北来1984年初夏,我以中学英语教师身份考入凉山教育学院,秋季入校开始进修中文专业(大专);我的女友同时考入,进修数学专业,各班同学来自凉山各地中学,同样都是教师身份的学生。凉山教育学院位于西昌城外西北角最远的山边,旁有西河流过,河上有几十米铁索吊桥架在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48
    2023-11-09
  • 赵金钟新的时代有新的使命,对文学自然也有新的要求。这个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可以大致用“时代性”来概括。这种“时代性”的内涵,可以从多个维度或层面来分析和把握,简单来看,从如下三个方面描述似乎比较可靠:人民性、民族性和自由性。其中,人民性是时代性的主题体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41
    2023-11-09
  • 远人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那么孤单,像世界的最后一幢屋。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小村子只是一条过道,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路。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也许,还有许多人会死在中途。(杨武能译)1901年9月18…[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44
    2023-11-09
  • 吴作歆“诗歌重新定义了语言的秩序”,这句话在我阅读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诗集《勃莱诗选》时,直接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罗伯特·勃莱是20世纪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新超现实主义(或称深度意象派)的领袖人物,作为二战之后最重要、影响力最广的一个诗歌流派,新超现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71
    2023-11-09
  • 孙建军转眼就是公历2020年了,被称为中国新诗改革开放时代“黄埔军校”的“青春诗会”过去整整40年了。当年和阿来、雨田、杨然一起在徐州第9届“青春诗会”的日子即刻浮现,仿佛如昨,只是我们都老了。与“青春诗会”相关的人,有人老了,还有人走了,此时想到更多的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0022
    2023-11-09
  •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新诗空前繁荣的年代,全国各地诗歌流派蜂拥,民间诗刊诗报层出不穷。八十年代中后期,我还在故乡邛崃。深秋的一天下午,我从西郊造纸路去县文化馆里的图书馆借书,一位名叫罗华平的馆员便向我推荐新到的几种文学期刊。在《北京文学》杂志上,我看到一组洪…[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