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18779
    2023-11-09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中国新诗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新时代”的当代新诗会有怎样的作为呢?我认为,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前瞻,无疑是有助于中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822
    2023-11-09
  • 梁梦荻在个体意识已经崛起的今天,一种被广泛体认的孤独,成为挥之不去的共识。以致在当下的生活中,恐怕再没有哪个诗人可以终其一生而不与存在主义发生关联。或许存在即是意义,然而对于诗人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自我的“更精致的”回答。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敏感,太孤独——一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781
    2023-11-09
  • 侯平一首歌曲唱道:“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般的拥挤呢/地上的人们为何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答案》李泰祥曲,罗青词)。“新现实·星现实”这栏目很吸引人,“星星”和“现实”有什么关系呢?容我阅读后发散思维一下:现实中的各种事情与星星一样多,也有许多相似处,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711
    2023-11-09
  • 何希凡我和白云先生是因为文学而相识的。十三年前的七月大暑,我正在现代小说家沙汀的故乡为西华师大举办的研修班讲授《中国现代小说史》,忽然接到白云的电话,告知他的第一部诗集《三感集》即将付梓,希望我能写一点文字。在与他的几次相聚中,从我对他诗作的品味赏读中,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703
    2023-11-09
  • 包文平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甘肃大地,近年来诗歌创作成就辉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诗歌大省。从1986年至今,已经有三十多位甘肃诗人参加了诗刊社举办的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黃埔军校”的“青春诗会”,生活在河西走廊焉支山下的梁积林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多年以来,梁积林对西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710
    2023-11-09
  • 倪金才一放眼如今圈子扎堆,旗帜林立的诗坛,喧嚣和热闹过后,我的脑海中总会浮出一个人的名字——冉仲景。不仅是因为同乡,更是因为,作为一头老黄牛,30多年来,他不为名利,不关注是非,埋头创作,笔耕不辍,用《从吹奏到朗诵》、《众神的情妇》、《献给毛妹的99首致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809
    2023-11-09
  • 金晓燕余秀华的诗歌最早发表于她的个人博客,由作为主流诗歌期刊的《诗刊》编辑刘年发现,并选取一些发表于《诗刊》。又由于《诗刊》将作品选入诗刊微信公众号宣传,引起不少专业人士和诗歌爱好者转发。而余秀华诗歌的结集出版也紧随其后,据《月光落在左手上》的策划编辑杨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838
    2023-11-09
  • 朱子庆新诗或曰现代诗遭遇读者信任危机,这一现象不是现在才有。问题的吊诡在于,近年来人们对新诗的质疑异常汹涌,它发生于新诗创作空前繁荣之际,而且质疑之声直指:“诗歌的标准何在?”言下之意,现在的新诗创作已完全失范,全乱套了!此时在物质商品生产的彼岸,却行行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836
    2023-11-09
  • 周瑟瑟许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诗的江南诗人,在那时的《诗歌报》《星星》《青年文学》上常能读到他的作品。这么多年来,他给我的印象是沉静的,略为内敛的,江浙人的智慧与灵秀之气,从人到诗的内在统一。我至今虽未见过他,但通过他操作摄像机的照片与几部诗集,我能判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809
    2023-11-09
  • 鹿丁红作为活跃在当代散文诗坛的女性诗人,“爱斐儿的散文诗散发着婉约的典雅,意境悠远,蕴含着文化的厚重”[1],以特有的女性视角来凝视生活,情感丰富而细腻,正如其代表作《非处方用药》以中草药入题,“她笔下的中草药演绎出诗性和人性的光辉,传达出抵达人心深处的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787
    2023-11-09
  • 张翼在自媒体兴起的时代,微博、微信、QQ等媒介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快速创作即时发布的公众平台。文学创作脱离了意识形态化的历史场景,逾越了纸媒审核的门槛,进入了全民化写作的繁盛时代。遍地是诗人和作家,谁都可以写,写什么,怎么写都是个人的自由。这对文学写作的普及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825
    2023-11-09
  • 今年三月洛夫逝世,留给世界一个诗性的背影。本期推出洛夫,是为了纪念和致敬。诗的力量貌似微弱,但在生前参与了诗人生命的自我塑造,死后继续扩大诗人的身影,散發诗人的心香。洛夫像漂木一样,在时间和时代的流水中漂浮,又超越了这一切,成为一个“飞地”般的独立王国。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900
    2023-11-09
  • 阮娟当我们准备谈论洛夫时,时间这个幽灵开始在诗歌的地平线上徘徊。于是时间在这一刻幻化为更为清晰的数字——1928,2018,1946,1949,1996……这是洛夫的时间,他还是不可避免地以这种方式与时间融在一起。暗夜里,“时间”爬出来,“洛夫”显现,超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930
    2023-11-09
  • 夏莹一、隐题诗的创作动机当我们谈到诗魔洛夫——这位当代深具实验精神与创造性的诗人时,往往不能忽视《石室之死亡》(1965年)、《漂木》(2001年)等名篇巨制:“在现当代汉诗发展史上,《石室之死亡》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1];“《漂木》遂成就了其一次总结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976
    2023-11-09
  • 今年三月洛夫逝世,留给世界一个诗性的背影。本期推出洛夫,是为了纪念和致敬。诗的力量貌似微弱,但在生前参与了诗人生命的自我塑造,死后继续扩大诗人的身影,散發诗人的心香。洛夫像漂木一样,在时间和时代的流水中漂浮,又超越了这一切,成为一个“飞地”般的独立王国。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8998
    2023-11-09
  • 刘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普鲁斯特在其煌煌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最后一部《重现时光》里庄重地指出:“爱情与忧伤曾为诗人效力”。将忧伤与爱情,作为文学的原动力,或者作为诗歌的原动力,足见“忧伤”于诗人和诗歌中的地位。而这也是诗歌长久以来的一个传统,或者说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043
    2023-11-09
  • 邱志武2018年第5期《星星·诗歌原创》“新现实”栏目中,刊登了凌晓晨的《炊烟中吹送的消息》(组诗)、琳子的《所有的灰尘都是有来历的》(组诗)、廖淮光的《学着狗的模样,轻声地汪几次》(组诗)、西水的《合作巷笔记》(组诗)、宁明的《筑路人》(外二首)等作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091
    2023-11-09
  • 邓招华在混沌与嘈杂大面积地浸入诗歌世界,而诗歌写作泥沙俱下的当下,《星星·诗歌原创》这期“新现实”栏目作品无疑给我们展示出了另一种生存面向。这里没有幽闭的诗人的自我精神高蹈,而是以素朴的语言打开世界和生活的多层褶皱,在与冰冷现实的短兵相接中,构筑出一种节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097
    2023-11-09
  • 钟宇我相信,读了布衣这个组诗,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一种有话要说的冲动。这是一个匍匐于尘世的诗人,几乎贴着地面的高度观察、思考后所发出的沉吟。与其说诗人善诗,毋宁说诗人善虑、善感,对普通的事物具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警觉,每一个句子,都能拨动你心灵深处的那根簧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9135
    2023-11-09
  • 王世虎最初认识庄凌是在微信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她的诗,便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感到惊喜。当下90后这一代里写诗的人很多,网络平台上到处可见,但真正的好作品却很少见,要么是无病呻吟,要么是词语的胡乱堆砌,要么是小情小爱的情绪化抒情,其诗歌本身缺失个人化风格更…[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