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2831
    2023-11-09
  • 王秀涛是我的硕士生,我在山东师范大学任教时,他跟我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毕业后,又考到南京大学师从黄发有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又到中国人民大学师从程光炜教授从事了两年博士后研究。我跟黄发有、程光炜经常谈到他,我们都很喜欢、很器重他,有他这样的好学生,我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797
    2023-11-09
  • 一自2017年以来,莫言相继发表《七星曜我》《饺子歌》《东瀛长歌行》等诗歌作品,这些诗“与其近年的遭际有关,心有所感,发言为诗,结构精心巧妙,与民间文学密切关联”②。当然,也不乏质疑之声,“引来了一些人的批判,他们并未从文本本身出发,而是质疑作为小说家的莫…[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821
    2023-11-09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两套丛书: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和新文学选集。前者主要选自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后者主要选自五四新文学的创作。某种程度上,这两套丛书的编选呈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历史的整体判断。丁玲、艾青、赵树理分别同时入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849
    2023-11-09
  • 一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刊发,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面世。以这个被文学史标志的时刻为观察点:向前,是蕴含着“被压抑了现代性”的清末小说;向后,是带着“草创”气质却生机勃勃的五四新小说;同时,是对外国小说作品的大量译介和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854
    2023-11-09
  • 在1950至1970年代的工业题材文学中,“生产城市”的建构并非一句空洞的意识形态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实践,即它必须诉诸工业化的城市建设。而在这些作品中,作为城市暧昧性的疗救手段,从“消费的贬抑”到“机械的颂赞”,工业“风景”的展示背后,工人阶级的主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877
    2023-11-09
  • 当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我国新时期以来为数不多的畅销书和常销书,被读者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①。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与作家的创作动机、思考、表达等分不开。路遥的这部《平凡的世界》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00
    2023-11-09
  • 编者按:2021年于中国,又是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百年,我们以“百年叙事”为题,巡礼与研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新文艺。本期约请五位专家,描述百年中具有时代意义的五个时间节点的文学现象:上世纪初年革命先驱“呐喊着诞生”的新文学,延安文艺的代表赵树理,新中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841
    2023-11-09
  • 虽然一直研究当代文学,但文学批评的经验却很少,所以让我来谈批评观有纸上谈兵的危险。幸好最近在研究莫言,并尝试写了几篇文章,也因此有了一点点粗浅的体会,不至于无话可说。一直很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批评家,我自觉缺少文学批评应有的才华,所以只能下些笨功夫,这些年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34
    2023-11-09
  • 地域美术史的撰写由来已久,早在北宋,江夏人黄修复便因“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①而编纂了《益州名画录》,明清时期更是涌现了王穉登《吴郡丹青志》、陶元藻《越画见闻》等专门的地域美术史著。古代著录更偏重绘画尤其是卷轴画,真正全面研究各种美术形态的地域美术史近年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38
    2023-11-09
  • 歌剧作为一种经典的舞台表演艺术,已经存在并发展了四百余年,并且在当今艺术领域仍旧占据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其影响力与受众不断变化,社会大众对其认知、体验的程度与角度也在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改变。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作品,歌剧兼具音乐与戏剧、歌唱与表演,集中了多种艺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24
    2023-11-09
  • 一谈到中国早期的流行音乐,必须谈到黎锦晖。黎锦晖189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望族,兄弟八人,是“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12年,黎锦晖毕业于长江高等师范学校,经亲友推荐,到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35
    2023-11-09
  • 抒情是中國文学的重要传统,海外学者陈世骧、高友工、普实克、王德威对此有过较多论述,国内学者陈平原和李杨也有过类似看法。近年来,虽然“抒情传统”遭受不少质疑,但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以往研究大多侧重分析“抒情传统”对文学内容的影响,很少注意“抒…[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43
    2023-11-09
  • 徐炯徐德明王安忆为写上海女人而造一座都市,像雨果为冉阿让造一个他的巴黎一样,为王琦瑶造了摩登上海。这上海女人一眼瞄着时尚,另一只眼盯着生计,有一颗摆荡于摩登时尚与生计日常间的上海心。一、“时尚”与“时间”《长恨歌》里的上海摩登参差显晦四十年,1946年王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72
    2023-11-09
  • 几句弁言《王干文集》共十一卷(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版),其中文学批评四卷,分别是《边缘与暧昧》(内含《南方的文体》)、《观潮·论人·读典》(内含《另存集》《王干最新文论选》)、《王蒙王干对话录∕90年代文学对话录》、《废墟之花》(内含《世纪末的突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951
    2023-11-09
  • 文学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观照人心。作家站在赖以依存的土地上,无疑要思考文学如何呈现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如何表现现实生活,进而观照整个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转型中人的生存状况。一、为人民抒情:文学不仅仅是“向内转”新时期文学关于“向内转”的争鸣,是20世纪80…[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015
    2023-11-09
  • 跨文化比较是文学人类学的基本视野,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是文学人类学所倚重的批评方法。跨文化比较,意味着对我文化系统中的文学文本的阐释要建立在与他文化系统中的文学文本的比较联系之上,意味着文本的意义可以在不同文化的文本的互文性中得以揭示。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作为一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035
    2023-11-09
  • 黄格胜刘新石向东韦俊平的笔墨故乡黄格胜最近,韦俊平把新冠疫情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往我眼前一放,令我惊讶得嘴巴张开合不拢,眼睛瞪大闭不上,整整一百三十幅!既有其得心应手的水彩画,更有其一看就懂、一懂就上手的中国画,其中还有七八幅十米左右的长卷。我惊讶之余问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069
    2023-11-09
  • 根据张向华编《田汉年谱》,1939年4月20日,田汉率领平剧宣传队抵达桂林,这是田汉首次到桂林,这一次田汉在桂林停留了五个月,直到9月21日,才率领平剧宣传队离开桂林。1940年2月至3月,田汉有昆仑关之行,往返经过桂林,皆有短暂停留。1940年5月,田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23
    2023-11-09
  • 宋佳仪潘家恩在近十年的创作过程中,梁鸿已然完成了从学者到作家身份的转型。从具有纪实色彩的“梁庄系列”到如今文学性浓厚的《四象》,梁庄作为其文学书写的载体,始终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梁庄之所以能够酝酿为独特的叙述空间,并不断被加工和塑形,不得不追溯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61
    2023-11-09
  •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鲁迅《野草·题辞》从非虚构到虚构,从《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到《神圣家族》《梁光正的光》,这是我们所熟悉的梁鸿的叙…[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