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华万丽君在当下消费主义高涨的商品经济时代,沉湎于世俗生活的人们常常在对现代物质的认同和迷恋中坠入庸常。在无数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现代丛林世界里,诗意的栖居已然零落成一个无奈而苍凉的手势,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如同现代建筑后面的古旧村落常常受到嘲弄、遮蔽甚至拆…[浏览全文][赞一下]
阅读蔡东的小说,很容易发现她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关系。甚至不需要读作品,只是看小说的题目,就能从中领略一二:《和曹植相处的日子》《木兰辞》《昔年种柳》《布衣之诗》《照夜白》……这里头有的是古典文学的意象与典故。而那些从时间之河中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价…[浏览全文][赞一下]
1980年,韩少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开始思考中国国民性和人性的問题,也是前一个创作阶段出现转折的临界点。韩少功说1980年是他文学观念转变的契机,在此之前他所有的文学活动多少都带有政治活动和改革宣传的意识,1980年以后的创作在故事、时代主题之外都有人性…[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勇英是一位具有自觉意识的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从早期的校园顽童型小说、科幻小说,到立足于自身童年经验的乡土小说,再到西南多民族文化小说,她不断地尝试新的创作内容和方法,拓展新的文学疆域,探索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学个性。目前学界对王勇英的关注集中在乡土小说特色…[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个作家的生态审美观,对其文学创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无论是题材选择、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达等方面,都会无意识地表现出来。学者曾繁仁认为:“生态美学,具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特殊的生态美范畴。而广义的生态美…[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柱林许聪三部作品:潘红日《驻村笔记》、李约热《人间消息》、莫景春《被风吹过的村庄》,三种不同的文类: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三位风格明显不同的作家,来自三个不同的民族:瑶族、壮族、毛南族,同时获得中国文学的“四大奖”之一——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儿歌关于星星一般性的知识及其精神象征星星和人类关系密切。它们高悬于上空,每一夜都在人类的头顶上闪闪发光。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很容易引人注目。虽然它是与人类相距遥远的天体,但却总是跟地上的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斓林岗2020年最重要的文艺现象无疑就是抗疫文艺了。它随疫情而起,又随疫情而消,存在的时间不长。二三月份疫情严峻的时候,抗疫文艺也最为高涨。四五月份社会进入复工复产,它也逐渐告一段落。笔者曾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达到如此广度和深度的全国文艺动员和文艺…[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最初读到程永新《从八三年出发》和《一个人的文学史》初版时,除再次确认程永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的贡献外,我思考的问题是:程永新何以在文学生产的过程中成为一位毫无争议的优秀编辑家;这两本书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是“一个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路遥是新时期有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感染了无数的读者。从青年农民王卫国到著名作家路遥,路遥走过的是坎坷的不平凡的人生之路。1966年初中毕业,本来想考中专的路遥(即当时的王卫国),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路遥继续读书升学的梦想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就目前情况看,在新时期涌现的一代作家中,资料梳理的扎实丰富非路遥莫属①。2019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航宇先生的《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是这方面的又一新成果②。1992年8月6日,路遥因肝硬化,被送入延安地区人民医院,9月5日转院到西安…[浏览全文][赞一下]
艺术一直具有不可遏制的体裁钦羡冲动,渴望与其他体裁靠拢,呈现出普遍的“出位之思”。“出位之思是任何艺术体裁中都可能有的对另一种体裁的仰慕,是在一种体裁内模仿另一种体裁效果的努力。”①音乐与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双方互相影响。从文学的角度看,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影…[浏览全文][赞一下]
抗战时期曾在桂林从事文化活动的林焕平,在为《桂林文化城大全》所作的“总序”中提出:“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可以说抗战时期,北有延安,南有桂林。要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国,一要研究延安,或者说,要研究国统区,首先要研究桂林,桂林有着很强的典型性。”①在序言开篇,林焕…[浏览全文][赞一下]
西默斯·希尼称赞毕肖普是最缄默、文雅的诗人。毕肖普的诗内敛克制,出于自我限定,或者情感的尊严,毕肖普不轻易在作品中言说苦痛,或者其他激烈的情感。她让韵律帮助她传达这一切。毕肖普将传统韵律作为容器,把情感安稳地盛放在里面。这是个形式抑制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浏览全文][赞一下]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实验主义》,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二者在思想论方面互相呼应并验证。胡适等人发起文学改良,借新文学、活文学建立国语的标准,并通过教育解决“人的问题”及科学主义所需要的“创造的智慧”。胡适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文学改良,以文学革命推动科学革…[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当代文学总体上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从文学发展的主潮上看现实主义更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叙事传统也在不断建构之中。本文试图对其发展脉线加以探索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对其给予理论与价值上的分析。一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虽然是七十余年来文学发展的主潮,但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本刊编辑部时间:2020年9月28日地点:梧州市国龙大酒店主办:梧州市委宣传部、南方文坛杂志社、梧州市文联人員:吴义勤、全桂寿、吕洁、黄恩、梁鸿鹰、蒋述卓、刘琼、洪治纲、黄咏梅、刘铁群、杨奔、邓琼、蒙国彦、张文辉、曾强、曾攀、梁豪、吴运兴、邓玉莲、李北京、…[浏览全文][赞一下]
本刊编辑部时间:2020年11月17日地点:北海市人员:陈建功、洪子诚、陈平原、夏晓虹、孙郁、杨早、行超、曾攀、齐晓宁、李北京等主持:张燕玲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感谢各位老师不远千里赶来参加《南方文坛》的雅集,研讨文艺史料学的问题与方法。《南方文坛》…[浏览全文][赞一下]
本刊编辑部时间:2020年10月17日地点: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学术报告厅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南方文坛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会者:王蒙、李敬泽、邬书林、聂震宁、韩少功、舒婷、徐坤、王跃文、邵丽、郜元宝、谢有顺、东西、汤文辉、黄伟林、周晓枫、计文君、…[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第一次见到王秀涛是在2005年春天的济南,当时他刚刚考取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吴义勤教授。2008年他考入南京大学,跟随我攻读博士研究生。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后,他又在职跟随中国人民大学的程光炜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不断拓宽并深化…[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