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3209
    2023-11-09
  • 关于报告文学集《湘江长歌》①,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评说,必须弄清楚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这本集子的书写对象,即湘江战役;另一个是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显然,这两个问题都关涉重大,本文仅是就其中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理解的一个尝试。湘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55
    2023-11-09
  •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上,广西儿童文学或许并不耀眼,但曾经深深影响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代孩子精神生活的广西童话——萧甘牛的《一幅壮锦》《灯花》、韦其麟的《百鸟衣》《寻找太阳的母亲》,还有风靡天下的歌剧《劉三姐》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作为五六十年代长大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01
    2023-11-09
  • 《雾中汉水》和《川江号子》,是蔡其矫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这两首诗的创作与传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要弄清其原委,还必须从远因说起。一1952年,在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亚洲处东南亚科任科长的蔡其矫,想请调到中央文学研究所,回到自己喜欢的文艺队伍。他找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31
    2023-11-09
  • 主持人吴思敬:本期“百年新诗学案”专栏推出两篇文章:张洁宇的《“汉园”的聚散及其诗学意义》、邱景华的《蔡其矫〈雾中汉水〉〈川江号子〉创作与传播始末》。一般文学史对“汉园”三诗人的描述,或点到为止,语焉不详;或集中在对三诗人作品的评析,极少对他们从诗人行止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39
    2023-11-09
  • 女性主义的话题似乎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在欧美,由好莱坞的MeToo运动开始,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打破沉默者”;在日本,纪录片《日本之耻》的影响,为伊藤诗织赢来了时隔四年的艰难胜诉;在中国,不时出现的有关生育难题、职场骚扰、家庭暴力等具体事件,也常常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94
    2023-11-09
  •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长文《赤子佛心钱理群》。那次是钱老师让我写的,他的《我的精神自传》要在台湾出版了,出版社提出要一个导读。没想到,钱老师居然让我写这个导读,真是受宠若惊。那篇导读最后写成了“我读钱理群”,这其实也是学钱老师的。钱老师一辈子的学术工作主要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56
    2023-11-09
  • 一钱理群在自述中说:“我的生命只有两个空间,这就是贵州和北京大学,我和这两个空间建立了血肉般的联系。”①这为自己思想成长划了时间段,也可以于此窥见其精神变迁之迹。贵州时期(1960—1978)和北京大学时期(1978—2002)缠绕着他复杂的情感和认知形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74
    2023-11-09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越来越象牙塔化,鲜活的当下意识不太易见到了。这与研究对象的精神传统,形成了不小的反差。钱理群是最早针对这一现状表示忧虑的人,认为远离五四的精神,其实不会给研究带来活力。学术的过分细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易遮蔽人们的视野,知识分子注重知识而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39
    2023-11-09
  • 我的中学老师吕鸣亚先生从南京寄来了他的新著《巴金的母校情》,希望我写点什么。我一打开书,就深深被吸引,一口气读完,竟浮想联翩,想了很多很多……首先自然是巴金和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关系。巴金1981年2月给吕鸣亚和附中校友会写的第一封信里,就有一个简单的介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61
    2023-11-09
  •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刘绍棠无疑是伴着五星红旗,在中国文坛上升起了一颗文学新星。他历经风雨,在丰沃的生活原野里,精心而勤劳地浇灌着艺术的“青枝绿叶”,终于使他绽开了美丽的花朵,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泥土的馨香。这就是刘绍棠和他新的“乡土文学”的丰收,并带动一大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81
    2023-11-09
  • 丁茜菡1943年,沈从文的《水云》发表于《文学创作》第一卷第四期和第五期,最初刊载时有副标题“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在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全集》中收入的1947年8月校定稿中已不见。全集中这一版本虽内容更详细、描画更具体,但副标题的先有后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94
    2023-11-09
  • 1993年,王小波试图将《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合为《怀疑三部曲》出版,尽管未果,仍留下了一篇阐述立意的总序。在序言中他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凡人都热爱智慧、热爱异性、喜欢有趣——分别作为三篇小说的主题。作为王小波小说中仅有的有明确主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303
    2023-11-09
  • 曾艳兵曾晓文随着“卡夫卡热”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升温,卡夫卡及其作品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写作,从而使得“今天一切文学都与卡夫卡不无关系”。对卡夫卡以后的作家而言,卡夫卡就像他笔下那道“法门”,时至今日,仍然“一如既往地敞开着”,迎接着世界范围内的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77
    2023-11-09
  • 由于生态问题已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危机,对人类形成无法估量的影响,故亦成为学界的热点与焦点——几乎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要关注该问题。即便文学领域,概莫能外,涌现出一股关切“生态问题”的激流,在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与评判领域中,生态文学正呈强健势态;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56
    2023-11-09
  • 吴子林陈加2019年正值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在这个颇具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文艺理论研究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美学研究以及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等论域,推出许多让人耳目一新、分量厚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少体现原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97
    2023-11-09
  • 凡·高是艺术史、艺术理论乃至美学、哲学的经典讨论对象之一,而其著名作品《农鞋》更是受到了海德格尔、德里达、夏皮罗、詹明信等各领域知名学者的关注。甚至出现了海德格尔、夏皮罗以及德里达三者之间的精彩争论,关于此三者之间的讨论在沈语冰先生的文章《艺术史的人文主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312
    2023-11-09
  • 一准备动笔写这些琐碎问题时,2020还没有成为一个悲痛的词,而此时,它是如此恐怖。当瘟疫席卷整个中国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更不知该如何触碰文字,只好和许多年轻人一起,沉默。在某些时刻也为这“可耻”的沉默而自责,接着又陷入无尽的沉默。众声喧哗中,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392
    2023-11-09
  • “许多年以来,维克多·雨果已经不在我们中间了。”这是波德莱尔的《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的第一句话,他评价雨果,说他“属于罕见的人物,这种人在文学界比在其他领域尤为罕见,他们从岁月中汲取新的力量,他们由于一种不断重复的奇迹而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强壮,直至坟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12
    2023-11-09
  • 写作的要旨是写。就如得到一粒种子,放在手心里看着它,想象它能长成什么样子,会越想越缥缈,要有种下去的勇气,然后浇水施肥,等缓慢出土,缓慢长大,最好绿叶繁茂,开出花,至于结果,大方一点,交给读者也是可以的。交给读者的意思是,小说是一个故事,故事就有故事自身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336
    2023-11-09
  • 近来,经常能听到一种观点,就是在现下这个时代,最有智慧的头脑已经不从事写作,或者文学相关职业了。也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当下缺乏重要作品的主要原因。听起来,这似乎毫无问题,甚至连我自己也要啪啪鼓掌。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把“作家”定义为一个群体,我们会发现历…[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