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拉图意义上,正如人的思维囚禁了自我的直接经验,洞穴是造成囚徒与世界扞格不入的罪魁祸首。如果我们认可卢梭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那么,用“洞穴”来比喻90年代以后日臻严密的学院体制和始终作为隐秘成规的阅读规范,并不见得是傲慢的冒犯。我们需要…[浏览全文][赞一下]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始”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这一说法形象而明确地顺应了那个大势——自从小说经历了“故事”与“话语”两分的叙事学转向,…[浏览全文][赞一下]
如果说由“局外人”所书写的传记与追忆文章是一种历史化的外在路径,那么由作家/学者本人、弟子及亲属(或曰“局内人”)所作的具有追述性质的文本则可视为一种独特的内在路径,后者在前者经典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子女作为具有直接血脉关联的“局内人”,在或仰视…[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城市,是善恶同体的生命体,它承载着人类的“乌托邦”,也集聚了各种“恶托邦”。柏拉图《理想国》这样界定有城市性质的“城邦”:“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集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做城邦…[浏览全文][赞一下]
本文所说论述的范围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当代文学研究”包括当代文学史、类文学史及专题史的撰写,兼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当前的文学评论。“连环比较”是指大陆←→台湾,台湾←→香港,香港←→大陆。比较内容有文学研究的背景、文学研究的立场以及文学制度、文学论争、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1950年代出生的作家是新时期以来乡土文学创作队伍里承上启下的一代,也是在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作家中生活阅历和经验最为丰厚一代。这一代作家的成长过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历史,主要的创作实践过程又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关,正如阎连科所说:“我很高兴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兵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印象主义批评几乎唯一的大师,李健吾和他的《咀华集》一直不缺拥戴者,不过绝大多数的拥戴者在表示过敬仰之后,都习惯加一个遗憾的尾巴,比如“李健吾的批评尽管庭院深深,繁花似锦,小桥流水,情志生动,但毕竟气象不够宏伟,无以与文学批评史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山水画早在宋元时期,其技法表现与理论体系就已经十分成熟,并产生了许多山水画经典之作。但由于历史及社会发展的诸多原因,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统中国山水画中海洋题材的山水画作品及理论著述却十分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蔡颂丛杨“评论是电影的良知。”①中国电影评论事业逐步走向成熟,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在网生代影评普及之前,中国的电影评论普遍受精英阶层主导,由专家学者、职业影评人、特约撰稿人组成的影评群体掌控着电影评论的主流话语权。传统电影评论集中发表于报纸…[浏览全文][赞一下]
大概是由于风致典雅的古白话文,以及行文中摇曳的民国情调,葛亮的小说《北鸢》被冠以“新古典主义小说”。尽管这一名号尚需时间的检验,但光从起命名便可窥见葛亮小说的美学底色:新与古。两个原本对立的特征在他的小说中和谐共生,激荡出了独特的小说美学。在同时代作家普遍…[浏览全文][赞一下]
1950年代台湾女作家的创作作为当代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因其疏离于主流文坛的创作姿态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创作群体,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概括地看,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诸如怀乡主题、女性性别…[浏览全文][赞一下]
温情的人们!请用小提琴演奏爱情,粗鲁的人用定音鼓。你们都不能像我一样把自己反过来,使整个身体变成两片嘴唇!……假如你们愿意——我可以变成无可指摘的温情的人,不是男人,而是——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据说,《穿裤子的云》一诗发表时,检察官删…[浏览全文][赞一下]
面对关仁山这部旨在聚焦表现当下时代处于沧桑巨变中乡村生活的长篇小说《金谷银山》(作家出版社2017年9月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部作品与“十七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也即柳青那部影响巨大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之间的内在关联。强调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男主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海外华文文学一下子就把中国当代文学的视野拓宽到世界的范围,它意味着,中国当代文学不仅融入世界文学之中,而且还动能地参与和推动世界文学的演变。海外华文文学,既有华文的部分,这显然是中国文化的内容,也有海外的部分,海外不仅指作家的身份,同樣也包含着海外的文化内…[浏览全文][赞一下]
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文学的南北差异早有人专论①,但对东西差异的关注与研究则相对薄弱。单就西部文学而言,以西藏为中心,辐射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边缘地带而形成的大藏区文学,更是以其独异的题材、内容、风格为当代文学带来了新质、新貌、新风格。…[浏览全文][赞一下]
俄国学者普罗普通过对一百个民间故事的研究,根据角色“行动”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提出了“功能项”①这一核心概念。与这一理论相呼应的是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J.Hillis·Miller)所提出的“重复”②理论,在他看来,注意到作品内部语词、场景的重复以及作品…[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新民余存哲为了对抗虚构写作的中心地位、赋予不同时代背景下“真实”的文学以新的意义,文学评论家创造了形形色色为“真实”代言的文体命名,诸如“史传文学”“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报道性长篇小说”“新新闻小说”“新体验小说”等。不过,理论家与作家并未因此而得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化供应社①,全称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是抗战期间成立于桂林的一个影响很大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三合一的出版机构,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广西最大的一家民营出版企业,被誉为“桂省新书的大本营”②。它表面上是由广西建设研究会和救国会联合创办的民营文化企业,实际上很长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4年12月29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周扬因病住院,未能出席这次大会。12月27日,他从医院打来电话,向大会表示祝贺。当主持人大会开幕式上宣读他的祝贺电话时,引起了与会代表们极其热烈的掌声。为了表达对周扬同志的敬意和想念…[浏览全文][赞一下]
1999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我在兰州大学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走过报刊栏,无意中看到《光明日报》上河南大学招收首届博士生的广告。当目光落到招生导师吴福辉的名字上,我笑了,我想起刚读完吴福辉的专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其中有一段关于张爱玲不避世俗情味的论述…[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