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9675
    2023-11-09
  • 霍俊明,1975年生于河北丰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诗歌理论与批评以及新诗史叙事学研究,著有《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今天》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31
    2023-11-09
  • 贺绍俊●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渐成讨论热点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五四运动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因此许多重要的思想文化论争都绕不开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评价。九十周年为人们讨论五四运动提供了一次契机,从今年初开始,一些思想文化报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72
    2023-11-09
  • 喻湘龙一、壮锦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定位广西的壮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民族工艺,其图形具有的抽象造型、艳丽色彩等特点,在视觉语言上有着自己独特魅力,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在现代设计中,壮锦图形文化启迪着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已经成为重要的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06
    2023-11-09
  • 张燕蓟徐亚男1.引言多年来,“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的尺度之一。不少学者借助于“复印报刊资料”所转载的文学研究论文,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学科综述研究(见文后“参考文献”1、2),相关学术期刊也积极关注并报道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37
    2023-11-09
  • 修晓林爱与美的连绵叶文玲的家乡是浙江玉环县。作为《无忧树》的责编,我在与她多少次的深谈中,曾经听她怀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多次提到她的家乡这个很美很美的名字。为此,我觉得手中的这部书稿,就从一页页无声的铅字,幻化作一枚枚玉做的佩环,如她家乡依傍的大海波涛那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20
    2023-11-09
  • 马绍玺一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眼睛那么大我闭上眼它就天黑了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声音那么大刚好可以翻过山去应答母亲的那声呼唤小凉山很小只有针眼那么大我的诗常穿过它去缝补一件件母亲的衣裳小凉山很小只有我的拇指那么大在外的时候我总是把它竖在别人的眼前——《小凉山很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41
    2023-11-09
  • 任相梅刘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可有些地方却一直没有光,因为他们是盲人。朋友说:没有光也要好好活。他们就始终好好活。《推拿》便讲述了他们好好活的故事。涉及残疾人,似乎总也离不开同情与关爱。毕飞宇却认为,小说家不可以做同情与关爱的注射器,他坚称,人的立场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571
    2023-11-09
  • 张德明杨清发大诗与大历史的拥合——评梁平长诗《三十年河东》张德明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是富有韵味和力量的历史时刻,是中华民族向世界捧献的精彩绝伦的鸿篇巨制,只有以大诗和伟辞才可能承载它描述它,才能呈现它的精粹和风华,留存它的美丽倩影和永恒魅力。在这个意义上,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10
    2023-11-09
  • 陈剑晖散文是一种倾向于自我的自由文体,它比任何一种文体都更注重个体经验的诗性表达。这一点在高洪波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特别突出。高洪波的散文从浪漫激情到平实闲适的蜕变,走的是一条既师承中国的散文传统而又别调继起、旧旨全非的自己的路子——他用以祈学,学以致用,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56
    2023-11-09
  • 邓玉莲从少年诗人成长起来的黄咏梅,因为后来创作小说并生长在广西,而被列入广西“70后”女性小说家的行列,近年在广州工作,也被列入广东女作家行列。黄咏梅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的性别立场与审美情感迥异于女权主义作家的女性解放的意旨。她走的是与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相…[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87
    2023-11-09
  • 左剑虹黄独峰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个特例:他既是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大风堂的入室弟子;既是崇尚革新的岭南画派的佼佼者,又毅然决然地在1950年岭南画派甚嚣尘上之时转投传统风格大师张大干。在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他一生出入两大门派,采两派之所长,避其所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92
    2023-11-09
  • 张柱林今天,进行舞台剧剧本的创作无疑是一件别具意味的工作。很显然,舞台剧不是针对大众的娱乐形式,廉价的悬疑、侦探惊险小说,印刷质量良莠不齐的各种杂志和八卦新闻娱乐小报,业余流动剧团和即兴表演,各种形式的漫画,更别说极易获得的、甚至是免费的、适合家庭和个人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05
    2023-11-09
  • 郑纳新陈思和先生曾经指出:“大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人都会注意到,凡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发生新旧嬗变之际,首先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往往是一两家期刊。究其原因,不外是领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以单个的声音呼吁社会毕竟微弱,非黄钟大吕不足以惊醒被传统观念麻痹的心灵;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06
    2023-11-09
  • 一、海子:“抵达元素”的诗人今年是2009年,二十年前的3月26日,一个中国诗人在山海关附近的一段慢车道上卧轨自杀。这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短暂的一生创作了二百多万字令人惊叹的诗歌、诗剧等作品,这些文字饱含生命的激情、爱的挣扎、对苦难的担当、对永恒的热望,这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04
    2023-11-09
  • 西川海子的诗歌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描述中国、想象中国乃至想象世界的方法。今天这么大的场面,这么隆重的纪念活动,我是没有想到的,海子本人恐怕更不会想到。我想在中国,恐怕没有第二个诗人会获得海子这样的待遇。虽然我是第一次踏上怀宁这方土地,但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14
    2023-11-09
  • 李少君新诗是外来之物,作家李锐称五四新文学是从天上“盗来的火”,诚哉斯言。新诗是从上而下的,始终难接地气,无法深入普通中国人心灵深处,与古典诗歌不是一个级别。但几代诗人不懈努力,为其中国化探索各种路径,包括向民歌民谣学习等等。后因战争及灾难被打断。当代诗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28
    2023-11-09
  • 胡续冬回顾一下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在公众视野里的面目,就会发现一条走向很诡异的踪迹。在1990年代前期和中期,诗歌在公众视野里最引人瞩目的话题是由一系列的“诗人之死”引发的讨论,其基本语氛还算是悲剧。1990年代末,诗歌场域内部两个集团军之间的内…[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87
    2023-11-09
  • 编者按:本刊2009年第2期“批评论坛”以“《问苍茫》与底层写作”为专题,发表了“北大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的一组相关文章:刘纯的《从“说服力”看(问苍茫)的艺术与思想困境》,陈思的《“底层”的限制》。闫作雷的《“子夜传统”与工人阶级的反思文学》,李云雷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13
    2023-11-09
  • 阎真赵树勤龙其林时间:2008年6月15日下午地点: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人物:阎真(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树勤(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龙其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赵树勤龙其林(以下简称问):继《沧浪之水》之后,你最近出版了长篇小说《因为女人》,这又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76
    2023-11-09
  • 范肖丹郭小川一生最大的梦想是在新中国的诗坛进行诗的革命,然而,身处特殊时代、具有特殊身份的他,又必须遵命写“革命的诗”。今天的人们很难感知郭氏在极左的政治语境里,以一个诗人的全部生命投入,试图突破极左文学思想禁区的勇气、艰辛与磨难。诗人在遭到一次甚一次的粗…[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