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斯亮/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生命教育最早有美国教育学家提出,1968年书籍《生命教育》的出现,让人们对于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关注人们的生命健康、生长发育。随后各国开始大力提倡实施生命教育,相关的学术群体也不断建立起来。生命教育简单而言就是人们直面生死以及探究生死问题的教育,主要教育目的在于让人们尊重生命,知道生命来之不易,关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生命;理解生命,寻求生命的意义,生命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学会以一种健康、独立、积极的生存态度,面对生活,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开展其他教育才有意义。中职教育学生做为特殊的教育群体,学生自身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容易出现一些不敬畏生命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需要通过生命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职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压力与日俱增,由于缺少对于生命方面得劲教育,人们缺乏对“生命”的思考,导致出现很多不良现象,比如,犯罪、自杀、网瘾毒瘾等,自杀和意外伤害的行为越来越频发,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中小学教育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阶段,教育部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相关课堂的研究,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中职教育学生有着庞大的数量群体,据不完全统计,中职学生群体已经超过2500万,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生的数量将越来越大。中职院校受到学校管理和学生生源的影响,容易出现意外伤害的行为,因此,必须关注这些特殊的群体。中职学生一般年龄在14-17岁之间,还未成年,而且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比如,学习成绩不好、自制力差、有着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还缺少人生目标。这些群体对于生命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缺乏思考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中职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做好人生的规划,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做好人生的规划。二、中职汽修专业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从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生命教育主要围绕生命、生活、人生问题等方面展开,通过生命教育,让受教育者知道生命的开始与结束,重视生命的过程,探究生命的意义,从而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观念。我校关于生命教育也不断见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将生命教育理念和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进行融合,丰富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提升学生素质构建特色化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知道生命的内涵,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探寻生命的价值以及意义。汽修专业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都必须重视生命教育,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另一方面让学生重视自身的安全。我校在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围绕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两方面展开,重点在于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主要研究三方面内容: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让生命教育成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内容;开始教育实践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和习惯;构建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提升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认知。首先,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质量、意义、价值以及珍爱生命等内容,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生命教育教材,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包括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生命质量、珍爱生命、生命价值等内容。实践内容则是通过讲座或者社会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吸烟、毒品、酗酒等不良行为的危害,讲解维护生命健康的知识和措施。结合专题讲座、访谈、社会参观、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其次,打造专业教师团队。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围绕“师德”、“师能”、“师智”展开,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同时教师坚持学生为本,重视和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现阶段,我校建立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主体模块教育”和“三个密切结合”教育模式。主体模块教育则是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生命教育某方面缺失,开展主题讲座的方式,围绕主体内容设计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其形成独立的教育模块。三个密切结合,则是教师通过对生命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究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融合起来,班主任、教师、后勤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到生命教育活动中,提升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