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故宫匾上的“门”字为何不带钩

  • 作者: 意林绘阅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722
  • 文/王 综

      游客大概发现,故宫各殿匾额上“门”字多不带“钩”。为何?

      传说一:南宋都城临安的玉牒殿,一次遭了火灾,火势延烧,把殿门都烧毁了。在检讨起火原因时,当朝宰相提出玉牒殿门的“门”字,“有钩脚,带火笔”,此后“门”字末笔都直下,而且自此形成一种习惯。传说二:明代洪武年间重修学府“集贤门”,明太祖朱元璋命中书舍人詹希原写“集贤门”的匾额,“门”字末笔微微钩起。没想到多疑的明太祖竟勃然大怒:“门”字带钩,是要闭门,塞我贤路吗?随后下令将詹希原杀了。传说三:有一年,不知哪位皇帝去天坛祭天路过正阳门,发现城楼门匾上的“门”字有钩绊,心里觉得不吉利,便下旨把其“钩”砍掉。“门”无“钩”由此流传。

      但这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凿史料参考。其实在远古时期,门字就有不带钩的写法。商代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秦汉的小篆,最后一笔都是没有钩脚的。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门字正是与生活中的门一样,两个门框呈垂直平行的样子。如果“门”字末笔带钩脚,就像在入门入户的地方伸个脚出来,不小心绊人一跤。所以,有说法认为“门”字带钩不符合常识。

      此外正如上文传说,古人重视“五行”,从五行的角度来看,“门”字的钩脚属于“火笔”,便将钩改为竖笔,这也是可以解释的。

      可随着文字的发展,门字最后还是多了这一笔钩。大概是古人在用毛笔写字时,总要顿一下,然后把笔锋略微提一提。有此一钩,不仅好停笔,更是书法的韵味和笔势。汉字里末笔为一竖不带钩的字确实非常少,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本文标题:故宫匾上的“门”字为何不带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6711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