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高考作文为什么会“心灵鸡汤化”

  • 作者: 读者·校园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212
  • 刘远举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总能引起热议。今年的题目,如“老实与聪明”“路”“等待”“感知自然”等,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鸡汤”味道。

      不妨看看其他国家的高考作文题目。法国2014年文科高考的作文题为:“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再来看看美国的作文题:“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如果每个人都完全说真话,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吗”……要完成这些题目,所需要的思辨能力与知识广度是中国的高中生不具备的。

      每年的中国高考季,语文作文题目都会掀起一阵仿写热,其娱乐性正是来源于高考作文的“心灵鸡汤化”。而法国与美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其难度与深度,使其显然已经脱离了娱乐性。

      毋庸讳言,美国与法国的高考作文背后,是广泛的阅读、活跃的思维与自由的教学。中国的高中生由于缺乏广泛的阅读,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缺乏事实素材与思想素材,因而难以面对那些人类历史与现实中的经典思辨题材。把这样的话题抛给中国的高中生,怎么能指望这些陌生的难题,能很好地区分他们的能力呢?

      但是,思辨能力与文字表达,仍然是区分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出题者仍然要在考试题目中构建思辨框架,同时又需要避开与历史、社会的联系,这就必然只能在少量的介绍材料中,用短短几百个字给定条件与逻辑,构建出一个思辨框架。思辨的框架极为简单,恰好符合了“心灵鸡汤”的本质。

      短期来看,是作文题目去适应中国高中生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这个局面正是中国高中生去适应高考的结果。阅读量少得可怜与阅读范围的狭窄,只是中国教育的结果而非原因。其实,高考的指挥棒导向到宽泛的阅读,易如反掌,而阅读面的广博必然带来思想的自由与深邃,带来创新与发展。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为什么会“心灵鸡汤化”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6879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