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我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产的群众武装,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武装斗争是从民兵起家的,最初的我国民兵是北伐战争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1922年1月,在香港海员大罢工中创建的工人纠察队是我国第一支由工人组成的民兵,当时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就是这支民兵的领导者。1924年,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领导广东广宁农民起义中建立的农民自卫军,是我国第一支由农民组成的民兵。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广大民兵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诞生后,广大民兵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代著名作家黎汝清创作的【海岛女民兵】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海岛女民兵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
上个世纪50年代,浙江省洞头县渔家姑娘汪月霞带领一批姐妹成立了女民兵排,与当地驻军同训练,共备战,提供后勤服务。1960年4月23日,汪月霞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同年6月,在南京军区支持下,她带领120名海岛姑娘创建了北沙女子民兵连,为保卫海防前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以其原型的小说【海岛女民兵】的出版和电影【海霞】的上映,名声轰动了全国。
洞头县,位于温州市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新中国成立后,蒋匪经常对东南沿海进行骚扰,洞头人民为了保卫和平和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民兵,配合部队,进行军事斗争,诞生了以汪月霞、陈玉兰等人为代表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他们开展农渔业生产,学习文化,苦练杀敌本领,日夜坚守海防线,积极开展军民联,拥军爱民活动。
1958年,毛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全民皆兵”的号召,女子民兵排成立,汪月霞任排长。她们在生产之余,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参加国防施工,开山筑路,挖战壕,修坑道,还帮助部队洗衣服,做饭,养猪,种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1960年4月,汪月霞代表洞头民兵参加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汪月霞被安排在第一排,与毛主席同排照相。毛主席侧过头对汪月霞笑着说:“我到你们那里当个民兵要不要?”
1960年10月,国防部为洞头女子民兵连一排荣记集体二等功。1965年12月,浙江省政府、省军区给该连荣记集体一等功。
洞头女子民兵连之所以广为人知,全国闻名,是与小说【海岛女民兵】分不开的。该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军旅作家黎汝清,他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南京军区从事文学创作,著作甚多。
1964年至1965年,黎汝清两次来洞头体验生活,住了半年多,第二次还在洞头驻军某部六连担任代理指导员。在此期间,黎汝清多次走访了洞头女子民兵连,对这个连的发展历程和她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女民兵与驻军开展军民联防、献身海防建设的先进事迹打动了他,他决定创作一部反映海防女民兵成长历程的文学作品。
1964年,黎汝清开始动笔,到1965年【海防女民兵】小说创作完成后,首先在【收获】杂志节录发表,1966年文革前夕,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受欢迎,1972年再版。
小说共35章,作者以主人公连长海霞【汪月霞原型】从北京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回来的火车上为其他代表讲故事开篇,用倒叙方式展开情节,全面介绍了洞头女子民兵连的成长过程。书中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灵魂血肉,她们的思想、观念、情操、个性、气质都表现得非常完满。如,海岛的渔霸和奸商勾结起来,在海上过称,过称又不给钱,给一张水票,等渔讯终了,才给结账,用压称、压价、拖什等手段剥削渔民。在写到海岛妇女跟封建势力作斗争时,妇女们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只要咱们有决心,还怕当不了民兵!
在小说中,作者除了描写主要人物海霞外,还塑造了一批女民兵的形象,她们个个形象鲜明,亲切动人。小说还采用了很多在洞头渔村长期流传的民谣、民间故事和民间俗语,使小说深深的烙上特殊的“洞头印记”,海岛风情浓郁,这些对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至今,不少读者认为【海岛女民兵】也是文革时期的作品,主要原因是【海岛女民兵】在1972年再版,发行量巨大。再个是1975年【海岛女民兵】被改编电影【海霞】,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海岛女民兵】创作于1965年,出版于1966年春天,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爆发。尽管作品也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但当时文艺创作还没有受到“三突出”模式的束缚,没有人为“拔高”的偏向。小说中的海霞,带着稚气、青春活力呈现在读者面前。
【海岛女民兵】是一部弘扬中国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的红色经典,小说中的【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随着电影【海霞】的播放,响遍大江南北,至今长唱不衰:
大海边哎
沙滩上哎
风吹榕树沙沙响
渔家姑娘在海边哎
织呀织渔网
织呀织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