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长期担任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导工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子夜】是他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黒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到来,作者用“子夜”做为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特点,寓意是很深刻的。
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滔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滔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继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成立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同赵伯滔发生矛盾。赵伯滔依仗外国金融资本做为后盾,处处跟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里的工人怠工和罢工等原因,尽管吴荪甫和同伙撅尽全力,拼命挣扎,最终工厂倒闭,全盘失败。这个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和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子夜】是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它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的重压下的悲剧命运。【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小说着力刻划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强大,自信,有抱负,有手腕。另一方面,软弱,空虚。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官僚不满,另一方面又敌视工农大众。吴荪甫和赵伯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贯穿【子夜】全书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小说反映了30年代革命深入发展和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小说中的人物就是活动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上,通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显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玻澜壮阔。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过程,写的是1931年2个月【5---7】中的事件,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且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
在艺术上,小说采用了典型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作者将人分为若干类型:资本家、知识分子、农民等,在资本家中又分为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小资本家等,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性格。
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方面,作者既善于以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物心情,如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跟老妈子谈论的场面描写,表现出一贯谨严的强人吴荪甫的頽唐新理和脆弱性格。
在人物个性化语言方面,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小说的叙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个性气质,人物对话口语化。在小说中,人物对话大多有个性特征,如吴荪甫语言多专横尖刻,赵伯滔则老练奸诈。
在艺术结构方面,小说的场面宏大,头绪繁多,既写了农村,写乡村的混乱状态,又写了城市,写资本家之间的你尔我诈,工人的罢工,知识分子的纸醉金迷。小说中虽然线索众多,但主次分明,在城市同乡村这两块大线索中,以城市为主,在城市中,又以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为主。
【子夜】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在今天仍具有可读性。通过【子夜】,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茅盾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对我国的文学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实践启示当代作家要增强历史使命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