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杂文评论凭栏论世
文章内容页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 作者: 一室阳光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2-06-15
  • 热度86259
  •  

        一、关于命运(时代)
      每个人命运如何的大前提是时代与政策的变化,其次是个人努力。但时代与政策的变化不是个人能力能决定的,如同金光明家族,由于父亲的地主成分使他们苟且偷生了几十年,因为“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才使他们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旧社会的封建专主制度早已退出江湖,“无产阶级”叱咤风云的时代也已渐行渐远,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几经变换,共产党始终带领人民一路摸索探寻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但愿是为了广大中国人民能更好地生活。更远的历史尚不清楚,且说近一个世纪以来,广大的中国人民中能更好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能更好生活的中国农民一如既往地稀少。作为一个读者,看着书中描写的三十年前,甚至更远时期的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场景,似乎离我很遥远,但回到现实,又是那么近,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农民的后代,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仍然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亲戚大有人在,与几十年前的农民们不同的是,他们辛勤劳作可以换来中下等标准的衣食无忧。不管是对于经历社会变革带来的苦难的祖辈们,还是对于我们这些享受变革“成功”后“幸运”的后辈们,也不管是那些已经奋斗成社会主流人士的成功者们,还是我们这些漂泊在外,为了温饱或是发展而努力生存的普通人士,大部分人都应该感谢命运,感谢时代。比起过去无能为力的苦难,我们现在尚有希望的艰辛,或者某些人充满希望的舒适,怎能不感谢?
      二、关于生活
      始终记得书中的一段话:“生活包含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的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不得不提起书中的几个人物。孙玉亭,一生为“革命”鞍前马后,无怨无悔,又一生穷困潦倒,但他始终对“革命”充满激情,对,不是“热情”,是“激情”。这样的“激情”对一般普通人来说很不屑,甚至鄙视。我想,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忠于“革命”给他带来的心灵充实是任何事情都无法给予的吧。他像宗教徒,对“革命”这个“宗教”无比虔诚,无需理由,不在乎回报。然而“心灵的充实”这件事情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同几个月前我的苏州之行,苏州园林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在很多人眼中只是枯燥的静物,顶着太阳在古城里的一小处溜达一圈,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交通上,也许有人对这奔波觉得不值,也许无法理解我一个人的悠然漫步,但我却充分体验了“心灵的充实”。还有孙少平,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他不甘把一辈子交给黄土地,又不愿意和他哥哥一起办砖厂。他选择远行,一个人去举目无亲的黄原城,他把这认为是一个青春激情的年轻人必须做的事情,不为名利,只为生命旅途中一次值得回味的体验,当然,体验的同时也努力承担家庭责任。漂泊的几年中历尽艰辛,但不管怎样落魄,失望,却永不放弃,不管经历怎样的人情冷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踏实,勤劳,努力,善良,有责任感。因为如此,无论做什么工作,或是在哪里工作,都是最出色的那个人,都是人缘最好的那个人。尽管都是书中塑造的角色,却有许多人性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对于生活,所谓的成功人士,回味起来,恐怕也有一把辛酸泪,失败的人,也会有值得留恋的地方。愿我们能像孙少平一样坚韧,努力,善良。无论最后是否达到了想要到达的彼岸,都能心存感恩,好好生活。
      三、关于爱情
      此书中的爱情,无关浪漫,却厚重。少安,秀莲,润叶,向前,少平,晓霞,润生,红梅,甚至金波和那个不知道姓名的藏族姑娘,有的人值得同情,有的人值得敬佩,也有的人让人惋惜。少安和秀莲相濡以沫,润叶和向前最终苦尽甜来,润生和红梅虽经历波折,最终还是在一起,这些人,至少是幸福的。少平和晓霞,金波和藏族姑娘,死别生离。当然,他们也曾幸福过。与亲情不同的是,它是生活对我们额外的赐予,可遇不可求,而亲情,是与生俱来。与友情也不同,一生中,好朋友可能有很多个。如果人生是一场宴席,有了亲情和友情,就已经很丰盛了。无法理解这些少年为何为此这般疯狂。当然,就连崇高睿智的仓央嘉措都纠结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那么这些俗世中的纯洁少年逃不过此劫,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上仅为观此书后拙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标题: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45525.html

      • 评论
      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