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校园文学教师文艺
文章内容页

爱孩子 讲方法

  • 作者: 联合凤凰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8-03-24
  • 热度54422
  •   午餐后,午睡前,孟积发读《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


      爸爸和宝宝在家,爸爸在看书,宝宝在吃冰淇淋。


      宝宝边吃,边在椅子上晃来晃去,一不小心,冰淇淋掉地上了。


      宝宝一看傻眼了。


      眼睛望着爸爸,爸爸在看书,没有注意到宝宝的冰淇淋掉了。


      宝宝大叫:“爸爸,冰淇淋掉地上了。”


      爸爸这才把眼光从书本上移开,询问宝宝:“怎么回事?怎么掉了呢?”


      宝宝的冰淇淋才吃了一点,他不甘心。


      喊道:“我要吃冰淇淋。”


      爸爸道:“掉地上了,已经脏了,不能吃了。”


      宝宝叫道:“我要吃,我要吃。”


      爸爸道:“我知道你想吃啊,可掉地上了,脏了啊。”


      宝宝情绪爆发,哭道:“我要吃冰淇淋……”


      爸爸道:“不要哭。我去给你买一个,好不好?”


      宝宝依然哭道:“我不要,我就要这一个。”


      爸爸无语,道:“你要吃这一个,可是这个不是掉地了吗,不是脏了吗。”


      宝宝还在哭闹。


      爸爸抓狂,高声道:“不要哭。你哭能把冰淇淋哭来吗?”


      宝宝只是哭,“我就要吃冰淇淋。”


      爸爸转了一个思维,把桌上的饼干拿出来,对宝宝道:“要不吃点饼干吧,奥利奥饼干,你不是最喜欢吃的吗。”


      宝宝把爸爸手中的饼干一推,喊道:“我不要吃饼干。”


      爸爸急得满头大汗,心情也变得不好起来,情绪有点激动,厉声说道:“不要哭了。”


      宝宝不管爸爸的反应,听见爸爸发生吼他,他的情绪和你激动了,叫道:“我就要冰淇淋。”


      一边说,一边大哭起来。


      爸爸恼羞成怒,差不多就要诉诸“武力”了。


      这个例子,是我们常见的。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家长,有可能就要揍孩子了。


      理由是,“太不听话了。”


      掉了,重新买一个不就好了吗?


      非要原来那一个。


      有的家长很冷静,对于孩子的要求,置之不理。任由你哭闹去。


      还有的家长,会用别的方式哄孩子,“作为补偿,给你买个汽车玩具好不好?”“买个遥控飞机好不好?”


      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件事情呢?


      第一,要了解孩子的情绪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每个人的情绪都会发生变化大。


      孩子的情绪更容易受外界影响,更容易发生变化。


      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事情。——孟积发有一个大胆的臆测,是不是小孩子在发育期间,情绪爆发,是他们生理成长的正常现象?


      第二,要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在家长的眼里,哭闹肯定是不好的行为。


      如果是家长带着孩子到公共场合,孩子哭闹起来了,还会让家长面子上过不去。这也容易引发家长情绪的失控。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包容、理解、尊重孩子,明白孩子有情绪,而且,要明白,情绪是需要发泄的。要让情绪有渠道排解。


      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小孩子,你越不让他哭闹,他反而哭闹的更厉害。


      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家长要明白,哭闹,是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一种正常反应。我们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哭闹,上纲上线,做道德绑架。——他就是一种情绪发泄。


      其次,家长要了解到,教育是个不断完善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药到病除的治百病的良药。孩子的情绪,不可能天天都能保持情绪高昂。他总会有低落的时候。做家长的,就是要学会,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第三,讲究教育方法。


      对待情绪爆发的孩子,家长要有耐心。不能受孩子情绪的影响,也不能要面子,把孩子的行为做道德绑架。——他就是单纯的孩子发脾气了。~这是正常的现象。


      方法一,走进孩子,轻轻的把孩子拥抱在怀里,拍拍他的背,拍拍他的头,拍拍他的身体。


      让孩子明白,你很理解他,知道的情绪为何而来。


      方法二,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的吻一下孩子的额头,亲一下孩子的脸颊。


      让孩子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感觉到你的关心,感觉到你的爱。


      方法三,倾听孩子的心声。听孩子诉说,“我的冰淇淋掉了,我很难过,那是我最喜欢你的冰淇淋机。是妈妈买给我的。我一不小心,它掉地板上了。是我不小心,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想要新的冰淇淋,我也不想吃饼干。冰淇淋掉了,我很难过。”


      孩子诉说的,是他的内心想法,他只是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他需要心里同情,需要的是理解,理解他不是故意弄掉的冰淇淋,理解他因为冰淇淋掉地板上他自己很难过。


      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他会思考自己的事情的。


      冰淇淋掉地板上了,只能扔掉。


      孩子可能会想,“真可惜,我最喜欢的淇淋掉地上了。”


      孩子还会思考,“下次,一定在吃冰淇淋的时候,不能在椅子上乱晃了。因为乱晃容易使冰淇淋掉地板上。”


      对待情绪爆发抱孩子,家长为什么必须精心呵护呢?


      情绪对孩子是有影响的,而且影想还很大。


      正面的情绪,能让孩子身心愉悦,主动投身喜欢的活动中。通过参与活动,满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


      负面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书中认为,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他的思维水平是急剧下降的。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他说话表达得时候,使用的词汇量,是减少的。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他使用词汇时的正确率,是降低的。


      如果家长了解负面情绪对孩子的伤害这么大,作为家长,我们还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孩子的情绪爆发吗?


      孟积发看到这个例子,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成长情形。


      小时候,孟积发是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生气了,能把正在孵蛋的老母鸡,提出来,扔了。


      生气了,会把家里的小板凳,踢飞了。


      生气了,会就地十八滚,直滚的全身一层灰,只能看到两只眼是动的。


      孟积发反思,当时,父母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也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对待他。


      更多的时候,是父母的拳脚和棍棒。


      孟积发小时候顽皮,却并不“万恶”。


      其实,他是一个腼腆的孩子。母亲和人聊天时,有笑声,孟积发会跑过去问,“是不是在笑我?”


      许多次,孟积发都感觉到,父母不了解他,不理解他。他明明不是那个意思,可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不听话的顽童。


      比如说,父母让孟积发一个人在家看门。


      孟积发说,我不做。


      父母就认为,孟积发是不想做,是不听父母的话。


      如果真正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话,就会发现,孟积发不是违背父母的意愿不想做,而是,他一个人在家里,他感到害怕。


      邻居家都没有人,孟积发父母都出去有事了,让他一个人在空旷的院子里,看家。孟积发心里感到害怕。


      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也许,就不会让孟积发一个人在家看家了。


      还有一次,父亲让孟积发把一些酒和吃的东西,从西塘街上,担回到老家。


      东西很沉,扁担不是扁担,而是一根硬硬的木棍。


      孟积发不想担。


      父亲不高兴。


      孟积发不知如何表达。他的“不想担”,意思是,我知道你要求我做什么,可是,这担子是在太重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担到家?


      孟积发挑着担子上路了。


      刚开始,还行,能坚持。


      走了有一里路,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


      孟积发只好放下歇息。


      吃过午饭出发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


      孟积发挑着担子,走一会,就得歇息。


      孟积发犯愁,这到天黑也走不到家啊。


      路上,来来往往的赶集人,有认识的,打着招呼,“小伙子,不错,成大人了,能挑担子了。”


      孟积发受了表扬,就会不要意思。也不答话,只是咬着牙,坚持往前走。


      他也不好意思跟人说,让在老家的祖父来迎迎他。


      太阳比挑着担子的孟积发走的快,眼看就要落山了。


      孟积发孤独,疲惫,伤心,怨恨,真的感觉生无可恋。


      有谁能理解他的心理?


      孟积发摇摇摆摆又走了一段,放下担子,低头坐在那里歇息,伤心。


      忽然间,祖父走到了跟前。


      孟积发像看到了救星,兴奋的叫道:“爷爷,你怎么来了?”


      爷爷道:“隔壁你三婶跟我说了,说你挑着担子,往家来。说东西不轻,不是什么时候才能到家。让我来接你。”


      祖父挑起担子,说道:“你爸可能自己没试一下,虽说是几瓶酒,可是酒瓶也有重量啊,还有这扁担,这么硬,那适合你挑?”


      孟积发的眼泪流出来了。他感觉祖父特别理解他。父亲还说他不想干活,还说他。


      孟积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父亲在西塘农电站工作,平时很少回家。母亲在农闲的时候,就到西塘去照顾父亲,农忙的时候,就回老家种庄稼收庄稼。


      孟积发喜欢跟着祖父,到田里耕地,耙地,有时,祖父会让孟积发学着耕地耙地。


      那时,孟积发还在上小学。


      孟积发从记事起,好像祖父从来没打过他。


      祖母也不打他,纵是孟积发顽皮通天。


      孟积发小时候哭闹起来,就会抱住祖母的一条腿,不让祖母做事情。可家里事情又多,祖母就一边拖着哭闹的孟积发,一边做事情。


      母亲会炫耀,说孟积发只敢抱奶奶的腿,抱她的腿试试。母亲会打。


      七岁时,刚上一年级,隔壁二叔家的哥哥逃学,孟积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不想去上学。母亲拿了一只鞋,一下打在孟积发的嘴上,把摇晃的乳牙,打掉了,满口是血。


      母亲炫耀道,打过之后,一溜烟跑去上学了。再也不喊人家怎么能不去上学了?


      孟积发有时觉得,是不是自己小时候,情绪爆发太多了,又没有受到精心的呵护,所以,智力受到了影响,以至于变笨了;表达能力收到了影响,所以,语言组织能力很差;记忆力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背书很差,腹中空空,直到现在,还写不好文章。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孟积发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加慎重。


      对待孩子,要用全部的爱,非凡的耐心,一百二十分的努力。幼小的、稚嫩的心灵,得全身心呵护才行。


      本文标题:爱孩子 讲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27615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