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心灵感悟
文章内容页

短讯记趣——妙论佛理

  • 作者: 张良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07-02-08
  • 热度150388
  •     2005年5月8日是母亲节,发节日贺讯给人久未联络的修佛同道好友,那知她因故忘了我手机号码,因而有了如下有趣的对话:
     
        张:母爱如水,淡淡中泛出无尽柔情,母爱如风,轻轻地透着无尽关怀。母爱如光,缕缕中散发着无尽温暖。亘古至今世间至伟大的情感莫于母爱。祝母亲节快乐!
     
        友:风是爱的呼唤,雨是情的交融,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母亲。母亲节要到了,你惦记她吗?转给五位好友,妈妈今年会平安!阿卿
     
        友: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张:哦……这是一个来自山野外的土人,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在那里到处山花烂漫,清清的溪流,静静的山林,单纯的村民,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平和地过日子。
     
        友:天上人间?太美好了,但别太神秘了。
     
        张:呵呵……那真的是一个美妙的国度,没有战争,没有争斗,不需为名,不需为利,到处只闻佛音飘渺,真如人间仙境,梦中亭台,唯追故人旧梦何日来。
     
        友:哦,太美妙了。那是我一直都在追寻的梦,真的——佛的世界。
     
        张:世人信佛者众,但为求一己私利者多,因何如此追寻佛境?
     
        友:是的,我相信,我坚信有佛,佛的世界!
     
        张:嗯……那你是信佛之人?佛渡有缘人,我佛普渡众生,为善积德,往生极乐,可惜世人太重名利,能超脱者能有几人?不知迷途知返者众尔。
     
        友:那是因为世人已不知修佛的本意。
     
        张:那你认为修佛的本意应若何?
     
        友:那是一个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笑纳我的粗浅认识,你在暗处,我在明处,这不象佛家弟子所为。
     
        张:心中若有神明在,又何在乎若明若暗呢?只要心灵相通,或比面面相对更显赤诚。
     
        友:噢,哦,哈哈,不敢苟同。
     
        张:阿弥陀佛,尝闻世人表面相交唯向善,但骨子里又能有几人真能脱却凡尘俗虑呢,人心多莫测啊。
     
        友:同感,啊
     
        张:你修佛几年了?功德如何?
     
        友:你呢?
     
        张:看来你还是未脱凡尘,不敢坦诚坦向,据师父说我是若干世前已为僧身,今再入凡尘走一回,过一遭罢了。
     
        友:是的,我之所以还在此,是缘于此,所以还得好好修,才能脱离苦海。
     
        张:看来你此生劫难未除?因何生此感慨?
     
        友:……
     
        友:我昨晚在火车上,手机没电了。
     
        张:你是一个游子?是了,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要我重复一次吗?“看来你此生劫难未除?因何生此感慨?”
     
        友:哈哈哈……此生如果无劫?那还来人世干什么?
     
        张:哦……那么你的意思是人来此世上是为了遭受劫难么?难道没有其他使命了?
     
        友:佛主说,人生来就是苦
     
        张:我可不太认同此说,虽或妄语有失尊崇,但何不善意达观些呢,今得一小诗不知你可想分享?
     
        友:好
     
        张:《闲云野鹤》心慕闲云欲乘鹤,凡尘俗虑尽抛霍。仙山有道慧为径,青灯一盏夜著作。点梁红尘渡众生,我佛慈悲轻轻索。待得名成功铸就,手摇羽扇观沟壑。
     
        友:好诗!你说呢,人来世是为何?
     
        张:我觉得宿命论太唯心,于己无助于社会无益,人来世上总不能老是只为遭受劫难过一生吧?总应该做点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吧?但慈善为怀我是认同的。
     
        友:哦,还有呢
     
        张:尝闻国人有暴富者不思报效回馈社会,需知己之财虽为勤劳智慧所得,但也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聚财而不懂散才之道,此为国人无贵族论也,德薄之故……
     
        友:对,太对,富而有德,而不是为富不仁。
     
        张:平时见众人烧香拜佛也太过功利,大多分不开保佑自己发财得利|——只知索取而不思赠与,需知心念天下苍生才能消已孽障呢。若此,平生不苦不难才怪呢……
     
        友:是的,佛是来度人的,不是来保佑人发财的
     
        张:你有拜师修炼吗?
     
        友:……
     
        张:《超然》静观世情淡然过,花开花落又如何?去留无意随流水,云卷云舒数江河。凡尘俗世千般梦,怡然佛性心一颗。身心常修经一卷,灵通点点话婆娑。
     
        友:好!我忙,没时间应和。
     
        张:哦——忙啥?
     
        友:……
     
        张:《亭外听雨》亭外林雨声声,滴滴塔塔不停。蚊儿悄来伴奏,小鸟展翅弄影。披衣亭园独坐,入目桃源胜境。怡然自得其乐,顿悟真谛佛性。
     
        友:又闻张大哥的诗,心里喜洋洋。我的朋友中除了你,没人写得出此诗,还想瞒我多久?
     
        张:哈……哈……那你就一直没想到是我吗?
     
        友:我没想到你对有关佛学有了长进。我一开始以为是我们公司中的经销商,因经销商中信佛的人不少,但没有人诗词写得这么好的。
     
        张:自从去年九月活佛说梦见我在念经说很高兴,我真的震动很大,之后就坚持每天念经修炼了,渐觉有时会有些灵通感。
     
        张:《悲悯心》
     
        自去年在青藏高原被活佛收为弟子并承诺不杀生以来,随着每天念经与修炼,不知不觉间杀生之念已渐失。于家中偶见小虫蚂蚁类皆会裹而往室外放之,见蚊子亦会往窗外放生,再没有往日拿电蚊拍劈劈啪啪电击的举动了。更奇怪的是,有时见别人杀戮小生命时心中竞会产生一种悲悯心,留下一丝丝的不忍,不知此是否乃佛性便然。说来也怪,平常时日与人相处若遇相左之时,也会不自觉羊双手合十于额前,一付歉意状。此不知亦佛性否?
     
        友:这是修的必然,修出善心了。
     
        张:还有上个月一位来谈业务的老板和我挺投缘,对活佛很神往,专门介绍了一位周易师父我认识,她教了我念经时的心法,照着练觉得挺有作用的,有些收获……
     
        友:恭喜有高人指点
     
        2005年5月

      本文标题:短讯记趣——妙论佛理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442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