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纸上葱笼的干越风物

  • 作者: 散文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7520
  • 木萧萧

      序言

      以湖滨大地为宣,鄱阳湖为砚,信江为笔,不辞繁复地书写干越风物的结字、章法和神韵。

      唯有春天里的雷同与拖沓值得颂赞。我愿是笔走龙蛇时不慎遗落的淡墨一点。

      或手持信江为鞭,缚缀于杨柳、花草和帆影,抽出地方志、湖风和涛声,分开水波、炊烟。踌躇,溯徊从之。供出卧底于时光深处的山、庙、寺、桥、洲、院、城……改头换面的名词。倒叙那凹凸有致的前世,呼应今生。

      李梅岭

      挥洒无风三尺浪的裙摆,泄露蓼子花洲。

      春天之前,就已娴熟。翔集的天鹅留白,虚掩伤口般的古渡,暗示时光背面的商贾云集。

      搁置矛盾和冲突,在燕子归来时,临摹因循守旧的布局和铺排,比如乍泄的春光,自李梅岭向西北流溢。遣樱花、玉兰花人城;油菜花下乡;映山红上山。

      比如忠臣庙的外围长出紫云英,适当压制狗尾草的长势。总有一群水鸭在大明湖启航,透过白云的罅隙,推测白云城的滥觞。

      忠臣庙

      待香火的虚晃烘托出砖木的肌理。“……貔虎捐躯为止戈……彭蠡江流日夜波。”

      近百年前的吴宝田在康山欣然题笔。

      孰不知,干越大地已恪守鱼米的主题千载。杀伐、忠勇、逃亡,打江山稀释于渔舟唱晚,白云城的古风依然私藏昌国寺的僧钟,城砖砌成纸间或墙面的格律.。

      忠臣庙的基座,勾兑三十六具肉身,也是几三百六十具,三千六百具……跟游鱼数量等同的芸芸众生。

      庙,仅一座;塑像三十余尊,作为具象。又是抽象。

      白云城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从楚水掏出的白云,写意刘长卿游经冕山的传奇。以吴呙的雄姿英发和林士弘的豪迈武功护城,能否平沙渺渺、落日亭亭?

      请春花落户,秋草离席,袖纳一卷西风,挥手摇橹去,与花事纷纷下汀洲。

      古城早已交出实体,返还岁月深处。遗风,繁华于纸间,以诗词和缅怀的方式在春天复兴。

      冕山与冠山

      从昌国寺(思禅寺)掏出声声僧钟,摁住琵琶洲的潮头,扶正倾斜的烟火。冕山与冠山圈定家园的轮廓,打好翠绿的底色,工笔出姹紫嫣红。束发迨中年的赵蕃,便可休心,思禅,解色煮清泉。

      陆羽也不羡黄金罍和白玉杯,蛰居东山,著《茶经》,每一词句都能拧出越溪水、木叶香和鸟鸣。

      昌国寺

      寺,隐去真身,为春风让路。东山南麓,万家灯火是安宁的韵.脚。院墙高举仙人掌,尖锐.出沉默。院内桃花明艳,逐春风,与南朝梁天监中的色香吻合。目极道在,境照心冥。琵琶洲搁浅于山水。山水搁浅于时光。

      常年为市井烟火护法,寺,还放逐了元神。

      琵琶洲

      茅渚,类琵琶,以草木为帆。逸韵千古,橹声如拨嘈切的弦音。叹人间,无此春风手,江妃夜夜弹。

      当晁补之行尽江南。寻干越,以洲为船,上清滩暂为港湾。

      回溯三国吴时,余水暴涨,冲沙成小洲。最初的模样无人识,想念紫檀开遍,罗袜兰麝,游女初解佩,轻波浸湿绿苔。干越亭隔岸打坐。

      很多年后,才有康山大堤,圈养烟波。

      康山大堤

      修成半个世纪的功德。具备春风的长度、长城的强度、岁月的厚度。枕着稻香,怀抱村庄入梦。

      摇篮曲是水声,琴匣是9阳湖。愿这根弦绷紧而不断,接续万春山的余脉,永远拉出柴米油盐的俚曲。

      万春山

      内心驻满杜鹃和东风。繁华在外,万春待字闺中。

      恳请依然待字闺中,我必将选择逐年的春天,用润一溪桥挑一乡山水,用中桥挑一村炊烟,嫁过来,讨半天姻缘。

      润溪桥

      会晤润溪桥,本应隔几片草洲。只是忽视一头牛的劝告。

      你的初衷,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返回时不忘掠影数帧——前景是草洲,两边树木掩映。

      头顶云鬓,微露一张出世的脸。

      ——五孔拱桥,如娴静的眼眸,打上一层夕阳的柔光。

      应是你旁观俗世的模样。只是预订的星光矜持有余,不远处的万家灯火何其骚动,佯装依依不舍的车轮,终究义无反顾。

      若他日再来,就坐在離你一段距离的堤岸,等月光盛满身下的布垫,星光落满仰望的眼,聆小曲,嗑瓜子,温习那段日渐斑驳的传言。

      假如有佳人作陪,可以遐想,那传说中的女子,就坐在身边。

      中桥

      宋朝遗留的一根骸骨,卡人古埠的流水,卡入肌肉硬实的水泥。在河边浣洗的妇人,朝桥身猛一抬眸,晨光洒满男人的肩头。古楼埠就此转身,时光由此出走。

      东山书院

      无非是依山、傍水;无非是名儒讲学、名人煮茶、诗人题诗。

      线装书、木刻本充当史料、逸事和诗文的容器。

      装不下的山水,葱郁于院外,波澜于低处;或分发给农家、商人和游子。它逐年精简,只供奉干越的儒雅气质和精神底子。

      一旦提及赵汝愚、陆羽、胡居仁、朱熹……就会情不自禁放下琐碎与尘埃,眼眶盛满暗光。

      憩园

      切莫叫嚣地段、楼盘、户型和装修。愿所有的家园做大自然虔诚的搬运工,淡化大词的营销。

      自然,才是最奢华的广告。

      让城市卸下坚硬与花哨,公路松弛经络,消解于园内的草木,瘦成小径。在内心筑起楹联、书房、儿歌和水波脉脉。

      尾声

      当平水韵逐渐让位于新韵,当泥土的平仄,篡改于油漆、水泥和沥青。鸟鸣稀疏,车笛如骤雨急风。愿城上的白云秉持原形,市湖的倒影皴出草木的纹路。

      除非跃鱼啄破,牵一绺水波修缮;二胡的清音,揭示烈士纪念碑的肃穆;远处的渔民正在缝补鱼网,花瓣为线,春风为剪。一句乡音,就能舀出余于的乳名。

      本文标题:纸上葱笼的干越风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4145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