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古代“黑科技”大赏

  • 作者: 意林·少年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6894
  • 小印

      你是否知道,古人也有皮鞋穿?战国时期已经有人拿着水晶杯喝水了?古时候的香囊是用金属做的……一些古代“黑科技”,好像和我们同处平行时空。本期,我们就来看看那些古代就有的超前物件吧。

    古代人的无人机——木人木鹊



      那个时候,它还没有这么先进的名字,它的用途也与现代的无人机不同。它的名字叫木鹊,设计的初衷是战事侦察。

      木鹊出自鲁班之手,在《墨子·鲁问》中曾有記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不过,由于木鹊在当时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这项技术并没有流传下来。

      木鹊究竟是怎么飞起来的,还维持了那么久,成了几千年来的谜团。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鲁班能做出如此精巧、复杂、飞翔三日不落的木鹊,实属难得。

    上古就有计程车——记里鼓车



      关于记里鼓车最早的记载来自东汉末年刘歆的《西京杂记》,书中记载:“记道车,驾四,中道。”其用途如其名字所述,就是用作计算公里数的车,行驶过程中,到了一公里就会敲响车上的鼓,以表示里程数。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和现代计程车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计程车就是由这样一种计算公里数的交通工具演变而来的。不过,记里鼓车多用于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原本计算里程的功能反而被逐渐弱化。到了元朝,记里鼓车的制造技术彻底失传,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计算公里数鸣鼓的设计理念被沿用至今。

    战国时期就有皮鞋——古代防潮又保暖的代表



      在电视剧中,古人都穿着布鞋,有的贫苦农民甚至只能穿草鞋,达官贵族才能穿制作良好的高筒布靴。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穿皮鞋了。这些皮鞋不像现在的皮鞋做工精美,但是从出土后的形状依稀可以看出鞋的样子,尤其那个时候的皮鞋,可是真的“真皮制造”。

      为什么战国时期就会出现皮鞋呢?有两种考证:第一是因为下雨,布鞋一遇到水就会非常不舒服,不便出行。第二个原因是,真皮制作的皮鞋是达官显贵身份的象征。

    古代氛围感必备——战国水晶杯



      起初,这个水晶杯从古墓中发掘出来时,大家都认为是一个假到不能再假的骗局。但是当它被送到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手里时,先生的反应证实水晶杯确实是当时的产物。

      虽然从形态来看,这个水晶杯很像现代家用的玻璃杯,但是,考古学家研究后发现,这个水晶杯是用天然水晶制作的,当然那个时候也不可能出现人造水晶。

      这种天然的晶体与人造的非晶质体有本质的区别。天然的大块水晶在现在有很多制品,不过以当时的制作工艺,打磨成玻璃杯形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暗藏机关的香囊——唐代银香囊



      银香囊,囊身由银制成,制作精细,被称为大唐繁华与富足的典型代表之一,内部更是暗藏玄机。在使用香囊的时候,要先将上下两个半球分开,往球内的香盂里倒香料,再将球体合上,佩戴于腰间或装在袖中,香囊里的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香料不会因香囊倾斜而洒出。

      这件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从外观设计上,就汇聚了唐朝顶尖的工艺,是一件人人称赞的经典艺术品。在唐朝,女子对香囊的品位极高。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更是杨贵妃最重要的随葬物之一。《旧唐书》中对此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杨贵妃生前对这种银香囊十分喜爱,死后将它随葬。这也便有了《国家宝藏》节目中著名的那句:“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古代的“烈火战车”——架火战车



      明朝可谓中国古代十分任性的一个朝代,这辆架火战车,算是明朝军事理念超前的代表之作。

      架火战车正如它的名字,是打仗的武器。只要三个人就能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瞄准指挥,兼管推车,其他两人负责装填弹药和点火等,协同作战。

      架火战车比欧洲时期的火箭炮早出现500年,有类似现代火箭炮威慑敌人的齐射火力。

      古代的“黑科技”还有很多,它们以新的名字、新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今天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便利。

      朗月摘自微信公众号“印客美学”

      本文标题:古代“黑科技”大赏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8338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