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校园
文章内容页

大师们的“笨功夫”

  • 作者: 意林·少年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956
  • 张光茫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下过一番常人不及的“笨功夫”。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读书时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籍的空白处。北京大学王邦维先生曾经这样描述陈寅恪批校过的《高僧传》一书:“字极细密,且无标点。批语多时竟至原书几无空白之处,复写于前后页。从字迹大小及墨色看,同一相关内容的批语,往往不是一时写成,前后时有补充或更正。”这样的读书方法真是“笨”到了极点。

      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读书时特别重视做笔记,他会分门别类地摘抄卡片。他用这种笨方法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他写的《诗言志辨》等著作,不仅见解精辟透彻,其论据之丰富也令人吃惊。他这种手脑并用的读书方法,连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曾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尊重与赞扬。

      文学研究大师钱钟书先生爱读书,还爱做笔记。读了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也不断填补。他觉得一本书读第二遍,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的很多疏忽。精彩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才会发现。钱钟书大量的读书笔记,给了其远超同辈学人的知识,令其成为几代中国文学研究者的楷模。

      王文炎摘自《山东教育报》

      萤火小语:大师们的“笨功夫”需要非同一般的精力和毅力去支撑,表面上显得愚蠢,实际恰是一种人生智慧。本文適用于勤奋方面的作文。

      本文标题:大师们的“笨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8346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