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情我虽然出生在偏僻的乡村,启蒙教育却开始得很早,三岁就会背<三字经,>,五六歲能誦唐詩百首。記得父亲教我的第一首古诗不是"锄禾日当午"或"白日依山尽"之类,而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尽管…[浏览全文][赞一下]
这里的春天很冷,,下点小雨,刮点狂风风,总是让人脊背发凉,面如刀割。昨天晚上感觉一点睡意也没有,睡得很晚,凌晨3点左右就醒了,在床上辗转反侧,望望天花板,觉得什么也没有,我的心在被实狠狠地撞击,回忆过去,思索未来,但毫无头绪,感觉现在的我就是一张急待书写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若是能回到十三年前,我想那该是非常童真无忧的事了。昨夜狂风袭个不停,像极了没有亲人的孩子那绝望的哭泣,没有一滴雨落下,却是这般凄冷寒切。我想这就是清明节了,我想这就是十三年来一直痛苦的,却又能放几天假的节日了。今天麻木的醒来,头还是痛的,因此不知已到了中午…[浏览全文][赞一下]
伪装着平静的面容低下头盯着脚尖和渐渐往后退去的大理石地面缓缓走进车站大厅,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晓冉,Jack,雨涵,还有林薇让我的泪腺像德军突破的马其诺防线悄然崩溃。他们一脸忧伤的表情让我突然就很惭愧。我是个胆小鬼,我没有办法面对这个承载了我十九年欢笑和泪水…[浏览全文][赞一下]
正月还没有过去,皑皑的白雪还没有融化,放眼望去,洁白的一片,没有任何的污渍,好像整个地球被棉絮包裹,没有多余白色的任何颜色出现在这个世界。太阳还没有从东方升起,仅有的一点点亮光在经过雪地的反射也足以赵亮整块天空。头顶的北极星还在眨着眼睛,仿佛还在不厌其烦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夜无雨也无风-----清明,想念母亲那是中原地区常见的杨树,又查字典,知道是普通不过却又常常忽略性质的毛白杨。这一棵在上班的途中天天相遇的毛白杨,在许昌市医院的南门东路上,人流奔涌,她兀自挺立,有点儿悲壮,因为若有人能关注她,也是因为她清高的干枝蓬勃到高…[浏览全文][赞一下]
侧身倾听九槿那时你说对未来憧憬,有一间置身安家的房子,有一把在夕阳下摇晃的藤椅,有一枝编织彩色的画笔。锦年墨染的时候,带着一份无所畏惧幸福的老去。那时你把生活描绘成一部电影,你眼里的神采奕奕,我陪着你一起欢喜。那时你坚定,只要努力就会有一份结局。后来荆棘遍…[浏览全文][赞一下]
那时,那时此刻,我正面对着一片竹林,躺下。鸭蛋黄般的夕阳被竹林划破,支离破碎,像我混沌大脑中毛羽般的思绪。有一瓣干涩的花不经意间被树撂下,稳稳躺在我的脸颊。花落的时候,有声音么?我的脑海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我并不知道,于是想起了兔子。我喜欢小刘。耳边,还伴着…[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十一我尝到了被“充军”的味道由于我不但不巴结领导,还爱给领导提意见,常得罪领导,所以我被充过一次军。那是1975年春节后,开学前,全区的老师集中在区公所开会。有一位50多岁的地主出身的女老师病了,叫她的女儿来请假。一些民办教师“积极分子”说她是装病,在某…[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被爸妈唠叨了三个多月之后,我终于忍受不住寻了个借口避到了乡下奶奶家去。临行前跟爸妈约定,若是三个月之后再无法证明自己的写作天赋,我便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不再做着要当作家的梦,乖乖的找份工作娶个老婆生个孩子终老一生。part1赶到奶奶家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早春二月,田野到处可闻芳香,潺潺地清水绕着田坎欢畅地流淌,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忽高忽低的飞翔,孩童们高兴地在田野里蹦跳着、奔跑着、欢呼着。我拿了奶奶的一只小畚箕和同伴们一起到田野里去捉鱼。那“哗哗”的坑水从村后的水库内流出来,又弯弯绕绕地沿着纵横交错的田坎急急…[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十带领学生学工学农1970年6月底,我结束了在“五七干校”的“学习”,回到了自己的学校。我回校时,各班已经将分到的山坡地平整成梯土,种上了茶叶种子,种子已发出了小苗。各班班主任和劳动委员经常带领同学去拔草、施肥、除虫。不久,区联校决定将旧祠堂的第一进拆掉…[浏览全文][赞一下]
前面不远是天坛政治和人事之间的斗争,让我感到厌恶,是一种恐惧吗?是小知识分子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恐惧吗?但我不愿意写什么政事人事,因为这种厌恶还来自另一个反应,那就是知道诸多事例及历史概况之后的一种情绪----耻辱和愤怒。原来,我厌恶的是那些耻辱和我不由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我最美的时刻遇见你如果在我最美的时刻遇见你,多好!在遇见你的刹那,便是永恒,也许是错觉,可是,思念你,却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也许,在遇见你的那一瞬间,便决定了一生,因为一见钟情。一见钟情,便贵在“见”字上,也许与你的容貌无关,也许有关,但是,就你那在细…[浏览全文][赞一下]
那天,我正靠着窗户悠闲自在的听着女老师讲课。时而听听女老师温柔的嗓音,时而望望窗外的空景,但更多的时候我的思想是处于游离态之中。女老师挥动手臂擦黑板时,我适逢眼睛正目视着前方。我发现老师用的是旧黑板擦而不是新的黑板擦,旧的已经淘汰了,因为它已不能吸住黑板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十九农忙时节的无私奉献在上世纪80年代前,在知识界,提得最多的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因为这是毛主席多次强调的一个问题。教师,小小的知识分子,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我从1959年参加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与工农的结合,而这种结合的最佳时机,就是农忙假。每…[浏览全文][赞一下]
二十八五七干校1966年5月7日,毛主席看了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毛主席要求全国各行各业(包括军队、工业、农业、学校、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青春,该如何祭奠,请在最美好的年龄,坚持最美的经历吧;记住,在青春的年华里,不要着急着长大,这种沉淀是对自己的负责。今天,物欲横流,各种意识形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有钱人终成眷属登上了大众的荧屏,金钱与权贵成为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的标准,豪车、别墅、金钱、…[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阵雷雨过后,外面的知了声又渐渐响起,门口不太平整的水泥地上还有积着的水坑,上面还浮动着雷雨时溅起的水泡,凉凉的风吹来,从这边跑到了另一边。正对的邻居家的烟囱开始冒出了黑烟,盘旋着、犹豫着,在这个充满湿气的天空慢慢走远。也许是因为不舍,但是又不得不离家的情…[浏览全文][赞一下]
六月七号,是高考的日子。这个日子在参加过高考和有过参加过高考的人的家人以及将要参加高考的人的心里无疑是最重要的日子。这个节日的神圣在人们心里如同麦加的信徒对朝圣日的期盼和敬畏一样,经过高考洗礼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高考于我遥远地隔了快二十年了,这个节日总是…[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