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2/16865
    2023-10-30
  • “分粮”和“记工分”,是计划经济年代农村以“吃大锅饭”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的产物。分粮我们队里,在土地山林中收获的果实有马铃薯、毛芋、芝麻、绿豆、花生、玉米、大小麦、稻谷、番薯、梨子、山茶油等。除山茶油在榨油坊分配,和稻谷、大小麦于晒场晒干后分配外,其它果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9047
    2023-10-05
  • 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里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4/135264
    2023-09-25
  • 现在而今眼目下,如今的理发师与以前从事理发的行道,就是把人头发剪短或者是剃光不一样了,而是真正的一门艺术了。因为人们对发型的讲究和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视野的开阔,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记得我对理发第一次有记忆的时间,是在一九六五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 4/151733
    2023-09-22
  • 在我年幼的心目里,解放军、八路军、红军是非常崇高的名字,连解放军的军帽、挎包、牙杯,还有手工制作的玩具木头枪或麻杆枪,都让我崇敬喜爱。那时,为响应水利是农业命脉的号召,我们公社在我村庄底面约五百米处,轰轰烈烈地掀起兴建大型水库的高潮。公社里每个村庄的村民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10/159598
    2023-09-19
  • 一、关于煤油大约是五十三年前,也就是一九七零年的五月的一天,我从居住的方家区向家公社初中校,都向家街上去玩。那时候的向家公社中学与向家小学是一起的。中学与小学的校舍,在龙马往简阳方向经过向家的公路旁边,学校的房屋是以前的一个寺庙的庙宇。从公路下来,有一条两…[浏览全文][赞一下]

  • 2/1419
    2023-09-14
  • 一小时候,每年的正月我都要随父母到外公家和其他亲戚家拜年。拜年时会得到压岁钱等好处,所以我们小孩特别向往与祈盼。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三的一大早,母亲早早叫我起床,将我收拾妥当之后,就带着我去外公家拜年。从我家到外公家有十里的路程,母亲牵着我的手,走过长长的山谷…[浏览全文][赞一下]

  • 1/26919
    2023-09-08
  • 序生命是否有轮回,我不得而知。就生命个体而言,活在当世,感知世界,才有真实的意义。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是为了美好而来,但是现实是没有等着我们观赏的十里桃花,亦没有等着我们来享受无尽的物质财富,因此创造就成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必然,亦成为我们生存的本能。佛…[浏览全文][赞一下]

  • 3/39757
    2023-08-31
  • 时间在一维中过去,随着时间一起过去的,还有许多经历过的往事也成为了永远的过去。然而,当然也会有一些虽然成为了过去的往事,不会因为时间的一维性而随之也给一起遗忘了。相反,而是嵌刻在了大脑记忆的沟壑与皱褶的深处。偶尔拾起一点来回味,却也是让人有许多的感概。现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5/103223
    2023-08-14
  • 1997年“十一”期间,安利(中国)公司在广州举行了一次“全国总编辑走进安利”的采风活动。我作为《惠州商报》的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为期三天的活动。其时,我的妻子从湖北调到惠阳高级中学不久,她人地两疏,活动规定可带家眷,我便邀请妻子一同前行。大约有30多名来自全…[浏览全文][赞一下]

  • 13/143235
    2023-07-25
  • 1981年秋天,15岁的李学海进工厂上班了。本来他的年纪不满16周岁,不能正式当合同工,由于父亲意外去世,工厂给了一个顶替的名额。李学海所在的车间就是他父亲生前所在的机械维修车间。李学海在车间做学徒工,每月工资20块钱。母亲担心,孩子大了,总是在外头,不着…[浏览全文][赞一下]

  • 8/159112
    2023-07-20
  • 近段时间凌晨四点多,我所居住的小区会响起“喔喔喔”的公鸡啼鸣。据说公鸡是居民临时养在柴间或屋背顶,给生母娘吃的。这时段该是人们沉睡的时间,但我闻之觉得亲切悦耳。自然会想起年少时老家鸡犬相闻的岁月。每家都养鸡,十几只,二十几只,甚至更多。而且,小鸡都是自家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13/166668
    2023-07-15
  • 我查了一下童言无忌的意思:所谓忌者,忌讳是也!意思是说小孩子说的话不必忌讳,即使出言不吉或出口不逊,也无妨碍。看到这句成语,亦使我在我的脑子里的记忆本中,想起一件事情,通过那件事告诉我,其实,在一些时候,一定场合下,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童言也是有忌的,也是犯…[浏览全文][赞一下]

  • 6/165574
    2023-07-07
  •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恰遇上那史无前例的“浩劫”。那时候老师们也不管我们还仅仅是二、三年级的小孩,每天朝会时间,给我们读和讲了许多关于那场“运动”的伟大意义和目的文章与报纸什么的。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早已经忘到比九霄云外还要远的地方去了,也就是早…[浏览全文][赞一下]

  • 15/167136
    2023-07-07
  • 一一九八〇年期间,我在镇上读书。一次周末回家,来到上县头渡口时,只见木船泊在一百米左右的瓯江东岸。于是,我把书包,以及空菜罐等,从肩膀上卸到沙滩上。手掌在嘴边合成喇叭状,对准对岸边上县头村的一栋泥墙黛瓦的房子,喊:“喂,船工诶,把渡船撑过来——-,喂,船工…[浏览全文][赞一下]

  • 47/168733
    2023-07-05
  • 前两天因为一件事找远在老家的表妹帮忙,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了,找到她还是那么热心。打仗还得父子兵,上阵还得亲兄弟。我们聊起了小时一起玩的趣事,想起当年走亲戚的画面……七十年代的我们家家都非常贫穷!走亲戚都是走着去,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麻将,更没有旅游…[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166358
    2023-07-05
  • 一九七八年的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确定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原来在十年“浩劫”中形成的文化荒月,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一批被封存的影片陆陆续续被解封,又从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和精神文化生活中来了。记得是在一九七九年的初春,有一天吃中午饭的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51493
    2023-09-25
  • 我望着手中的毽子,它在瑟瑟地颤抖着。得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记学校里玩起踢毽子的游戏。一开始,只看谁踢得多,后来又看谁会踢花样儿;到后来,不但看踢的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我踢毽子的技巧在班上属于中等,单脚踢还可以,双脚踢就不熟练了。“里踢”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57760
    2023-09-23
  • 很多个明晃晃的夏天,我姥叫我:“飞啊,帮姥干点活儿吧。”我在园子里捉蝴蝶,或是抓蜻蜓,也可能在看草叶子上的瓢虫,听到这话马上答应一句,就去帮我姥干活了。这活,我爱干,抢着干,我姥知道,她最疼我。酱缸上放着尖角的铁皮“帽子”,把它摘下来,然后是我姥洗得雪白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60916
    2023-09-22
  • 阿爸少年时,常与阿大吵架,常离家出走。说是离家出走,其实就在宅基东首的老桑树上蜷一晚,天亮就回。次日,虽看上去啥事没有,但父子照面不说话。阿爸与阿大照面不说话,由来已久。阿大送阿爸参军,期望阿爸从此脱了农根。可阿爸当了两年兵,又回来种地。阿大觉得阿爸是块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61970
    2023-09-20
  • 我六岁之前的记忆里,住着一位孔爷爷。他驼背,背都快驼成半圆了,以至于他走路时不得不仰头看路。我记事时,他已经七八十岁了。这个年纪的老人看不出相貌俊丑,但小婴儿看到他不会哭,还能咯咯笑,说明孔爷爷长相和善。没错,他是位慈眉善目的老头儿。我喜欢孔爷爷,不但因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