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新批评)
《上海文化(新批评)》是目前全国唯一全方位介绍上海的综合性月刊,以“权威性、资料性、可读性”使“立足上海,反映上海,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原定办刊宗旨得以具体化。杂志全方位地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及发展变化的各个层面,同时也为政界经界的各种决策提供最新的、翔实的动态报道。
文集访问量: 4133 次
音乐列表
张亦辉1黛莱达:《邪恶之路》虽然意大利作家格拉齐娅·黛莱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现如今大概已经没有人去读她的小说了。人们往往只把她看作是“描绘撒丁岛民俗风情的作家”。偶然借阅了她的《邪恶之路》,我相信,黛莱达也许称不上伟大的作家,但却足够独特与优...
李海英我想继续写作是因为心中有一个史蒂文斯式的愿望,也就是希望内心伟大的声音可以往上升,与惠特曼的声音和莎士比亚创造的几百个声音汇合。——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剖析》一我之热爱是虚情伪慕——并未深入理解史蒂文斯的愿望是什么、类似的愿望无从萌生,深...
克林斯·布鲁克斯罗伯特·潘·沃伦梁小静译(朱生豪译)诗歌是一种“言说”,在对诗歌有所了解后,人们感到诗歌是一种颇为独特、甚至有些无用的言说方式。说的方法和说的内容,这两方面使人们产生了上述看法。说的方法,指的是诗中鲜明的节奏、频繁地用韵、象征化的...
李庆西1990年代初,程德培办《海上文坛》,邀朋友们写稿,我给他写过一篇小说《社会贤达范鹤屏》。好像只写过那一篇,德培的刊物以纪实文学为主,我不擅作那类文字。不过,那几年去上海,常有德培兄的饭局。德培在饭局上谈锋甚健,指点文坛,评骘人物,妙语迭出...
王子瓜一西蒙娜·薇依从《伊利亚特》中发现了“力量”(《〈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她认为力量才是这部史诗的关键乃至主题,《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力量如何将人变为物的故事。薇依对史诗诸多细节的把握令人赞叹,尤其是她发现:诗中的战士们要么如同火灾、水淹...
吴文君“1994年初冬,一名叫小莫的少女自沉湖底,被人发现时双眼微睁,右手臂曲折,右手紧攥一束枯萎的水草……”时隔多年,我又读到这段少女自沉的文字,却一时想不起来具体哪一年读过,篇名又是什么。所谓的时隔多年,应该是在2010年前后吧。那时我和草白...
柳宗宣我遇见它,拆数这六千七百八十二条草丝这是六千七百八十二条草丝,被拣选的细柔草丝,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有一个个大小的弧度。我无法让它们回复原样一个杰作,牢固吊在菜籽梗,丝雀口袋一样的窠臼这六千七百八十二条草丝,各自从哪里衔来怎样拿口水组织,...
林舟那个人被一盏明亮的灯吸引,被唯一的房屋的明亮的门槛吸引。如果他充满恐惧和疲劳,请为他重述那些救治的词语。——伊夫·博纳富瓦一多年以前,在雕塑家杨明的家里,小海被带上阁楼,蒙上眼睛,开始一个游戏:用手抚摸杨明的雕塑作品,然后猜出这作品是什么颜色...
宇秀他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如同侦探破案过程中的推理、假设和情景再现,细致地还原人物与事件的第一现场读过朱大可关于屈原自杀现场勘探的随笔,一定对他侦探式的推理和假设,感到无限惊讶和新奇,其实,通过他的许多文化批评文字,尤其是关于神话传说的...
汤拥华小白的自我定位是做一个人性的观察者,他以学者和作家两幅眼光观察,又将人性一事拆成人、性二字,试图知人论性、因性识人一2005年开始,不走寻常路的《万象》杂志上出现了一系列极不寻常的学术随笔(后来收入《好色的哈姆雷特》和《表演与偷窥》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