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新批评)
《上海文化(新批评)》是目前全国唯一全方位介绍上海的综合性月刊,以“权威性、资料性、可读性”使“立足上海,反映上海,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原定办刊宗旨得以具体化。杂志全方位地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及发展变化的各个层面,同时也为政界经界的各种决策提供最新的、翔实的动态报道。
文集访问量: 4092 次
音乐列表
陈福民项静?文学内部的自我循环与自我圣化,于真正的文学见识并无补益陈福民项静项静:陈老师是文学批评写作者中有名的述而不作,这本《批评与阅读的力量》是您近十年来的作品,能分享下此前您的写作情况吗?陈福民:“述而不作”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个很惭愧的话题。...
张文江?道进乎技——《庄子》中的几个匠人张文江先秦两汉的学术文化,如果作最简单的划分,可分为儒道两大类。儒家的人才结构,以《论语》表达得最明确,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先进》)。孔子用来描述十个弟子,汉以后被称为四科十哲,宋以后演变为四配十二...
张治?钱锺书与吴兴华的骈体文学论张治骈体文以骈俪对仗为句式特征,重藻饰与用事。历来论者可分成两派意见,一派以骈体文为纯粹的骈文,即通篇皆骈者,于是排斥散文句式的混入,有意与散文(即唐宋之古文)分庭抗礼;另一派则以为骈体文可以骈偶为主,结合散文句式...
胡继华?内在超越与新天新地——《夜颂》与灵知主义(下)胡继华《夜颂》的第二、四两组颂诗互文见义,一种对位关系表现在其首句中。第二组颂歌就一首颂诗,其发句是一个修辞问句:“早晨总是要复返?”第四组颂歌第一首颂诗的第一句回答:“现在我知道,最后的早晨...
蒋雯?拱廊、商品与希望意象蒋雯一拱廊街是奢侈的工业的一个新近发明,它们盖着玻璃棚,大理石镶嵌的走廊延伸到整个建筑群中,而这些建筑的主人则联手从事这些企业。这些走廊从上面采光,两侧是最高雅的商店,所以,拱廊街就是一座城市,一个世界的缩影。没有什么比...
华莱士·史蒂文斯著李海英译?诗歌中的非理性因素华莱士·史蒂文斯著李海英译1首先,“诗歌中的非理性因素”这种说法,似乎太过空泛而不具效力。但对其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非理性的意义展现于各处。然而,由于我们总被超现实主义者和超理性主义者所制造的喧闹所困扰,...
淡豹?在棚户区淡豹1坐上电动车后座的那一刻,座位下沉,大晃特晃,吓人一跳。膝盖很弯,脚离地面很近,像回到蹬儿童三轮车的小时候。车子是房产中介的,他熟门熟路,骑得惊险,从灰色的张自忠路突然就岔进天上散漫敷着一大片绿的东四胡同,这里树很大,槐树与白杨...
东君?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以后东君芥川与中国文学永井荷风的《断肠亭日志》1927年7月24日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归途于电车中不时见有乘客捧读《东京每日新闻》的晚报,中有小说家答芥川龙之介自杀的新闻。说是患神经衰弱症而服毒自尽的,终年方三十六岁…...
王春林?文明的高度与历史的反思——关于袁劲梅长篇小说《疯狂的榛子》王春林2015年,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不知道是无意间的巧合,抑或是作家的有意为之,袁劲梅在《疯狂的榛子》中也以不小的篇幅写到了抗日战争。瑞德中校、马希尔...
张亦辉?《群山之巅》的叙述张亦辉1开篇第一章叫“斩马刀”,端得是个好标题。这样的标题自有一股传奇似的张力与悬念感,对读者的阅读发出了强烈的召唤。开头第一段出现的人物却不是蒙古骑兵之类,而是乡村屠夫辛七杂(猪杂碎的杂,杂种的杂,七杂这个名字的确暗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