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923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王笑
  • 龙富金
  • pchenf
  • 山里狼
  • 自由星期八
  • 九满
应该澄清 2023-11-09 08:48

龚隽《读书》一九九七年第九期所登林红对拙著《与佛学中国化》第七章的批评曲解事实。本章中就林文所指汤、吕、傅三个材料说,只限于该章第一节中有关《起信》在日本流传的背景交待。该节已明确指出是据日本学人研究而作的综述(P,181,末7—8行),且吕、傅...

浏览全文 阅读(19691)
遗稿寄希望 2023-11-09 08:48

杨殷平读了沈自敏遗稿《文化街的曙光》(《读书》一九九七年七期),不禁肃然起敬为之拍案。这是他生前以赤子之心对祖国文化事业的最后进言。希望在王府井大街重塑文化的辉煌,造福子孙,并寄希望于这条街上“三联”、“中华”、“商务”和“人艺”、“科图”、“美...

浏览全文 阅读(19694)
出书的故事 2023-11-09 08:48

潮白经过了一个多“甲子”的沧桑,费老和王同惠女士共译的法国教士原著《甘肃土人的婚姻》一书终于出版了。我在高兴之余,对此书出版被拖延了十余年的歉疚也随之消逝了。一九八三年秋天,我刚回到社会学的队伍里。当时我选定的研究方向正好是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有关...

浏览全文 阅读(19667)

张北一九九七年第八期《读书》刊有葛兆光先生的《学术的薪火相传》,内中两处提到了六十多年前清华大学的一篇毕业论文《滦州影戏述要》,这篇论文的作者正是家父张骏骥。家父字伏斋,河北唐山人,一九三六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现健在。此文用文言写成,指导教授...

浏览全文 阅读(19629)
有此一说 2023-11-09 08:48

张耀平《读书》一九九七年第一期刊出李慎之先生《诺贝尔与孔夫子》一文,说时下在海内外一些中国学者当中存在这样的传言,称若干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会巴黎,临了发表声明:“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来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作者认为...

浏览全文 阅读(19573)

谢义维读罢汪丁丁先生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读书》一九九七年第八期),掩卷沉思,不由得想起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我们这一代”约指现在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青年,基本上出生于“文革”结束前后,大多数人属于汪先生他们那一代人的儿女辈,我们这一代...

浏览全文 阅读(19610)
多看善疑 2023-11-09 08:48

罗明镐看《读书》一九九七年第九期步武尘先生华文《多思善疑》,获益匪浅。然就《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里贾宝玉提出要为黛玉做一种丸药一句的标点问题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种版本对这段文字的标点处理,尽管同中有异,但都令人费解。”所举人民文学出版社两种版本...

浏览全文 阅读(19600)

翁乃群前年初冬应邀参加了一位已故的我国前辈社会学及社会文化人类学家九十五诞辰纪念会。纪念会是由这位先生生前任教的大学操办的。笔者并非已故先生的学生,也未与已故先生沾亲带故,只是目前所从事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正是已故先生曾经为之在我国的创建与发展努...

浏览全文 阅读(19585)
一个福利国家的故事 2023-11-09 08:48

陈志瑞对西方福利国家的了解和研究曾经是八十年代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英国是西方福利思想和福利制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西方最早建成的一个福利国家,显然以英国福利制度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经过多年的积淀,陈晓律出版了自己的成果,即《英国福利制度的由...

浏览全文 阅读(19560)
中国的后现代 2023-11-09 08:48

何云波八十年代当西方现代主义被引入中国时,曾经引发过一场关于“伪现代派”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终于安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本来就不可能存在真正西方意义上的现代或后现代,要紧的不是去作名分上的真伪之辨,而是看看它们在中国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曾艳...

浏览全文 阅读(1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