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夏公,师其艺,更师其义。艺者艺文,尤其剧艺,是我一生从事的事业,社会事业。义释多元亦一元,是正义、道义、主义,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理想。我生于一九二一年,成长于民族战争与阶级斗争交错的三十年代中国,上下左右而求索,苦读被视做洪水猛兽的书...
陈旭光诗是诗人的心灵的吟唱,是人类深层精神世界的折光。诗的历史,既是一部诗歌本文自身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之心灵的历史。恰如勃兰兑斯指出的:“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它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洪子诚、刘登...
李忠兴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其理自古皆然。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序列中,生存对人造成的紧迫感却有程度上的差异。农业社会,常见的是田园牧歌式的画景,工商业社会,匆匆的脚步联接着人们的作息。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社会的进步图景,但对后发...
刘景钊对中国人来说,“中央意识”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东西南北中,无“中”岂能成方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称做“中央”成何体统,首都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一切一切的中心还能叫“首都”吗?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中央意识”在过去的民族文化历程中产...
从学习编书编刊时起,就接受一项经典训练:选题计划是编辑工作的基础。此语据说出自苏联人马尔库斯。此公与当今享盛名的马尔库塞在译名上仅有一音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是把编辑工作纳入当年的“规范”的奠基者。选题工作如此重要,无非是表明编辑、出版要...
卢晓东现代大学的历史源于十二世纪初的欧洲,在时代变迁、传统流变、思想进化和政府更迭的背景下,这一社会组织不但维持下来、发展壮大,而且在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使得大学有别于“目前为止所存在的任何机构”。甚至认为,大学现在“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
陈四益丁聪楠、梓二邑,夹金水相望,郭、徐二守分治焉。金,恶水也。丰水之季,高江急峡,水势喧,如闻万马奔腾而至,雷霆挟雨而来。堤若有失,邑为泽国矣。郭守治楠,董工筑堤,大户则捐赀代工。大户怨,布散流言,谓郭守贪功扰民、聚敛无餍。御史纠弹,轻者谓“敷...
李龙生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建筑领域之中。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针对现代主义信条“少即是多”(米斯),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再少就秃了”、“少就是乏味”。在这样的理论氛围中,美国的一些建筑师如...
常惺李锐把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的出走当作一个“人类的象征”:“从托尔斯泰跨出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第一步起,人类的精神和灵魂就被从古典的‘故居中永远地放逐了。”李锐还说:“那个寒冷的冬夜之后,一切板着面孔再来‘史诗,再来‘崇高的人,只能让人想到令人难...
逄春阶说句老实话,《读书》上有些文章,我是硬着头皮读的。但唯其难啃,我才耐着性子捧起来,目的是要磨砺一下自己思维的牙齿。我在大学读的是中文,毕业后编的是文艺副刊,很少接触自然科学的东西。小说、诗歌、散文,对我来说,好比稀粥、面汤,属软性食品,但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