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以往读一些有关中国数学史的著述,每每感到古代数学家活得实在不容易。他们不能象其他文人那样游山玩水,吟诗作画,而只能整天摆弄算筹,做些测地分粮等“为生产实践服务”的事情。这类事情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本来没什么了不起,因而数学家的地位大概也是无足轻重...
劳柯顾随《诗文丛论》(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由其哲嗣顾之京整理成书,收长短论文共十九篇,二十万言,多数所据为叶嘉莹四十年代听课笔记,可谓一代胜缘。内载《驼庵文话》篇,引姚鼐《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数句,然后写道...
凌晨光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一书没有沿用某些常见的教科书式的写作方法,单纯刻板地对文化哲学的定义内涵、学术地位、功能价值、主要理论形态等作学究式的抽象论述,而是以一种自觉的问题意识,结合对人的现实实践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分别从人与社会、人与自...
从“主义”到“问题”一九九五年第二期《东方》发表徐友渔的文章《从“主义”到“问题”》,副标题为《中国学术思想近十年走势纵观》。徐友渔认为八十年代中期的学术活动大约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国学的复兴,2.马克思主义向人性复归,3.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宏扬...
陈燕谷文化资本(cultura1capital)是法国文化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理论术语。这个概念不仅描述文化与(经济)资本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用来表示本身即作为一种资本形式的文化。按照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资本具有不同的...
王申炜一九九五年十二期中雷颐的短文《警惕“真理”》堪称是一篇警世诤言。但对真理的追求和尊重同样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倡行的。人文意义上大而统之的宗旨当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尽可能长久地健康生存下去,这样的主旨既不能被看作或用作雷文中所要“警惕”的那种宗教...
杨殷平近日,我在《读书》一九九五年最后一期上读到李凤圣写的《谁来“管理”管理者》,觉得李文从更深层次探讨了管理问题,核心是经济管理中的制衡思想。当前,我国经济改革难点盖属国有企业改革。难就难在李文所说“在公有产权下,谁来负最终责任呢?”私有产权下...
王素莉《读书》杂志今年第一期刊出朱学勤先生的文章:《让人为难的罗素》,论及“好人政府”的话题,这一话题似应多说几句。“好人政府”的主张是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后以宣言形式提出来的,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上签名的人中,大多数是在欧美和日本留过学的。现代科...
朱新华陈寅恪《王静安先生》与《王观堂先生词》一样,同为早期诗中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文化神州丧一身”句极其恰切地揭示了王国维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象征性地位(“文化神州”即“神州文化”,下文引吴雨僧诗第一例可为旁证),使那远远超乎私人情谊之上的哀哭更具震...
李大强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恰似喂猪。无需追溯甚远,在“八亿人民八出戏”的时代,左右是这么几个节目。你想看别的?对不起,没有!如果不怕惹麻烦,也可以看几本书,不过能看的书也只有那么几本。对于享受什么样的文化消费你根本无权选择(当然这已谈不上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