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军“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堪回首,荒诞的一段历史,但细想又何尝不是痛苦悲壮的一段历史呢?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文化、人性根源。近读陈立群《忏悔的缺欠》(《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十期)一文,提到某些“文革”中的成年人至今仍认为十年浩劫是“某些有权...
吴根绍《读书》一九九四年第九期《有关配猪的文化抢答》(尹吉男文)肯定会引来一片读者的抢答,因为,不光“在今天,确有一些无视文化规则的‘爷们和‘款们,遵循的正是纯生物学的原则”,还确有一些重视“文化规则”的文人,也将人身上生理和性欲的因素放置于“文...
人文精神失落了吗一九九四年第五期《东方》发表王蒙的《人文精神问题偶感》。针对关于“人文精神失落”问题的讨论,他提出:“是市场经济诱发了悲凉的失落感,是向钱看的实利主义成了我们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根源了么?如果现在是‘失落了,那么请问在‘失落之前,...
何顺果关于现代化的研究,以往主要出自西方学者之手,且大多是从发展经济学或发展社会学入手,又多是微观的或政策性个案研究,很少从历史学的角度去进行。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则从宏观史学视角,把现代化作为全球性大转变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并把中国的现代...
尚实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史》这部学术巨著系统阐述了从修昔底德、苏格拉底直至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古今著名思想家和学者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理性思考。但就笔者而言,读完此书掩卷而思,感触最深的是象施特劳斯这样的西方学者对西方当代社会所抱有的浓厚的忧患意识。《...
周可作为“一部全面论述一位特殊作家在二十世纪中国日益增涨的政治热潮的影响下成长历程”的专著,《丁玲的小说》一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客观实际和不以个人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历史规定性(不管这多么让人遗憾),紧扣丁玲的文学创作与二十世纪...
周月亮读《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诗卷》这样真正雅俗共赏、具有专业指导性的选注,是非常受用的。它的确找准了已经历了十年文化建设的读者群的真正需求,既体现着学术的内在标准,又能引导读者接受、掌握这个内在标准。这部《唐诗卷》最“吃功夫”的部分是传、注...
于飞一个血缘聚落的建设史浙江,建德,寿昌与兰溪之间,有个八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叫作白下里叶。白下,是又名玉华山的白岩山下。里叶,是玉华叶氏;里,便是这个宗族的称呼。这里“地处偏僻,远离交通线,商品经济始终没有萌生,也没有受到外界的冲击,宗族的关系特...
我总是不相信“命”,但总是私下里思忖:只怕“运气”还是有的。在我求学的过程中有那么几件事、几个人令人无法忘怀,它们支持着我所谓“运气”说。我少年立志,想学建筑学,考上同济建筑系之后,我便开始打听,谁是“大师”?持何种“法器”?如何向他们学习?这类...
室日志四十来年前,曾是斯大林主义信徒的法国学人罗日·伽罗蒂,写了一本博士论文,取名《自由的文法》。骤读书名,令人想起《围城》中的方鸿渐,因为此公写外文据说崇尚自由精神,不大肯遵守文法规则,因此人们也许会认为此书是一本教导人们如何写出规范语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