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益丁聪时云:刘梦樵诗,如雷霆霹雳,闻者丧胆。梦樵,直隶人,眼高于顶而命薄于纸。乃以不平之气发而为诗,若“柱头白蚁仓中鼠,直堪与君相尔汝。鼠蚁犹在暗中偷,君取不输白日虎”;又若“锥心泣血泪斑斑,才得佳人带笑看。立尽黄昏魂欲断,妪娥另已结新欢”,...
朱新华清儒提出为文应“义理”、“考据”、“辞章”并重以来,此说似已成为老生常谈。然而,读了近几期《读书》,我痛切地感到,老调不妨重弹。下面,仅从《读书》一九九三年第七期前十九页的文章中摘取九个例子,以期引起重视。一、笃信好学,死守善道(9页10、...
李会七月的最后几天,《读书》杂志的一群读者,或受了某种感召,或为着某种追寻,总之受了深心的驱使,自天南地北会聚在北大哲学系门下。中央团校的那片静地,接纳了这些身心投入的人们,使他们忘乎所以,盛暑挥汗,专注在“宗教与文化”的研习中。在这样的酷暑,千...
凡木昔人评王渔阳《秋柳》诗云:“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能及。”——于今诸和作大抵湮没,或有庶几近之之一言半语。然从来和诗不能如原作。纵其极佳,亦仅如唐摹晋帖,必下真迹一等。所谓“恰到好处”者,以其感伤尚不过分,怨而不怒,仍未失...
吴江涛《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三巨册,浏览一遍,发现一处疏失。“明清小说”条目中前面言及明代长篇小说时有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后在列举清代长篇小说时又出现《醒世姻缘传》,明清两代,何来两本《醒世姻缘传》?!窃以为...
孙传宏《唯理性教育及其超越》。原来题为《唯理性教育的僭妄》,主旨是批判传统教育的唯理性化,呼吁非理性教育。成书时将这一部分作为上篇,又加进了下篇《完整性教育的探讨》。这样体系要趋完整,上篇是“破”,下篇是“立”。作者认为“传统教育是与未来的现代化...
公输鲁“德”,不关乎功利?不然。古“德”、“得”通。所以,“德”也是“得”。既为“得”,也就不是“失”。我寻思,“德”是“得”,但并非“妄得”、“贪得”。“妄得”、“贪得”于自然,自然会来报复;“妄得”、“贪得”于社会,社会会来惩罚……《诗经·氓...
黄仁宇最近十年我在各处发表的文字多用“中国大历史”的名号,确有标奇立异的趋向。原来我提倡采取以长时间,远距离,而尤以超过人身经验的着眼研读历史,其立论必与人不同,既不能掩饰,也无法规避,倒不如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预为提出。其需要大历史或用宏观眼光看...
郁建兴万斌所著《历史哲学论纲》一书,其贡献之一在于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自休谟、康德提出了哲学之作为哲学的可能性问题以来,哲学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经受了严格的资格审查。那么,历史哲学何以可能?万斌先是区分了历史事实的三个环节和层...
吴祖光与曹禺病榻谈心一九三六年我刚在北平读完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被邀到南京就任以留美的现代戏剧家余上沅创办的成立不足两年的国立戏剧学校校长室秘书。当时约定任期一年,一年后我仍回北平继续学业。我到剧校就任时已是一九三六年末,头一天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