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文学教育》杂志是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国家级文学类教育类的理论刊物。常设主要栏目有:名师高论、新作拔萃、文学教法、文本读法、文章写法、名篇探赏、作家研究、古典重读、课文研析、文学争鸣、文学美学、硕士论坛、原创天地、文坛扫描。
文集访问量: 15010 次
音乐列表
吉瑞内容摘要:于漪本着“为国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她被称为“人民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科学的光辉。本文通过对于漪的教学实录进行观摩和总结,分析了她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胸中有书,目中有...
李优雅刘灵芝晏梦媛内容摘要:文学经典在泛娱乐时代日趋边缘化,需要另辟蹊径才能重回读者视野,以中国经典文学形象作内核,借助影视艺术载体,并输入新的审美特性,才不致束之高阁。在互文性视角下看待经典文学形象动漫改编的指涉性和独创性,从而寻求新的对话可能...
王灿内容摘要:《文学研究法》是桐城派末期文论家姚永朴的重要理论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实用文写作理论资源。《文学研究法》中,姚永朴不仅强调了实用文的“经世致用”现实价值,而且在实用文写作的风格、结构、语言等方面都给予了详细的论述与阐释。结合目前应用...
陈煜丹内容摘要:室生犀星于1937年4月前往中国东北地区旅行,他将视线从风土文化移向人情社会,以这个历史独特期的东北为题材依此创作了《骆驼行》、《哈尔滨诗集》、《大陆之琴》。正值国策文学在日本文坛盛极之时,犀星在同时代充斥着为军国主义摇旗呐喊之声...
内容摘要:在当代文学思潮中,我国女性作家的面貌逐渐以崭新的形式崛起,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我国女性文学的话语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其文学思维潮流也在不断进步,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女性文学作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王晓霞田彦培内容摘要:生态翻译学为解读《追风筝的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中的“译有所为”出发,分别从译者主观动机和译作客观社会影响两方面对《追风筝的人》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本文选择最受推崇的李继宏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译有所为”视角进行具...
赵宇洁著名学者刘保昌的专著《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研究,打通了现代与当代,避免了时间的割裂,尊重了文学发展的连贯性;将湖南和湖北合并为整体感觉文化区,打破了僵化的省域划分标准,强化了地域人民的文化心理认同,打开了文...
李佳颖内容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描述悲剧的功效是通过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并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那么,怜悯与恐惧是通过何种手段,并以何种机制作用于观众的呢?本文将以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为例,对以上问题试做解答,并以期对亚里士多德“怜悯”...
刘保昌以时空交织的知识架构开展两湖地区现代文学的研究,扬弃了以往文学史研究中常见的以时间发展为顺序的编排体例,转而用文化空间来划分文学版图,进行了一次新的文学史研究范式的实践,打通了时间与空间,史学与文学的通道。作者对两湖地域进行了历史溯源,关注...
内容摘要: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萨特的思想主张,如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他人就是地獄等基本概念,都指向了“人”与自我、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