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这是史书对西汉经学家匡衡“凿壁借光”故事的记载。千百年来,匡衡借光苦读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为人们所广泛传扬。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终学有所成,成为经学大师,连当时的太子刘奭…[浏览全文][赞一下]
《钟山风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史类期刊,融统战性、史料性、“三亲性”(亲历、亲见、亲闻)、时代性、可读性于一体,着重反映近现代以来我国和江苏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具有鲜明的個性特色,赢得了政协委员…[浏览全文][赞一下]
江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老同盟会会员黄炎培的次子黄竞武,1929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在上海盐务稽核所任会计。黄竞武利用自己在中央银行任稽核的工作身份,团结金融界、工商界人士揭露蒋介石偷运银行黄金、美钞去台湾的内幕,并且成功策反国民党中央税警团团…[浏览全文][赞一下]
孔灏按《说文解字》所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像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在小篆里,则是像女巫两袖舞动的样子。它的本义就是在上古时代,能够以舞降神的人。也有人从会意的角度解释说:“巫”,从“工”从“人”,“工”的上下两…[浏览全文][赞一下]
游宇明常听人说:一个人要懂得放下,盈满则亏,不要等到真亏了才撤退。用在佛家人身上就是必须及时割断红尘,一心修炼,只有这样,佛法才可能有大长进。弘一法师(李叔同)无疑是能抗拒红尘的。想想看,他出家之前已名满天下,在音乐、书法、美术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想赚点…[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安庆在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之前,民国南京特别市政府于1928年8月12日开工兴建中山大道,1929年5月完工。后来又陆续兴建了新街口、山西路和鼓楼等环形广场。其中鼓楼广场因为毗邻明代建筑鼓楼而得名,是人们举办集会、游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数十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潘春华紫砂壶,造型简练,工艺卓绝,色泽古朴,神韵高雅,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享有“世间茶具称为首”之美誉,是素有“陶都”之称的江苏宜兴(古称阳羡)的特产。茶具万品,独以紫砂为尊。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之真髓。“用之既久,外类紫…[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福海钱荷英葛敬忠(1892—1980),我国著名的蚕业教育家、企业家。19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和第三中山大学(后为浙江大学)蚕桑系教授、系主任。此后又创办无锡女子蚕桑讲习所(后迁镇江改为镇江女子蚕业学校)等…[浏览全文][赞一下]
姜庆刚向达(1900—1966),历史学家,湖南溆浦人,字觉明、觉民,笔名方回。毕业于东南大学,曾任職于商务印书馆、北平图书馆,后赴欧洲考察敦煌文物等,回国后曾任教于浙江大学、北京大学。1949年之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第二所副所长等职…[浏览全文][赞一下]
毛群英2018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师生一行来到位于高邮市界首镇的母校——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开展“不忘初心,寻根铸魂”活动。其间举行了向老区界首捐赠钱物,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教育基地”揭牌、为“华中雪枫大学旧址”揭碑等仪式。华…[浏览全文][赞一下]
汤雄为表达对苏州评弹的热爱之情,陈云在晚年开始拿起笔墨,或主动,或应邀,为难以计数的评弹界人士与相关单位及评弹活动挥毫泼墨,题赠书法,几乎每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无声的支持1979年11月27日,陈云写信给周良,随信寄去为苏州评弹学校题写的校名。他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谢晓雯1977年的深秋,躬身于茶树垄间劳作的我,从惯常放着耳熟能详的新闻的露天大喇叭里,听到一条全国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这恰似一声轰然作响的“春雷”划过长空,穿入谷底,回荡着,余音久久未绝。我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睁大了眼,遥望着一垄垄郁郁葱葱的茶树,绵延起…[浏览全文][赞一下]
丁东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共大故事的老电影《决裂》,其中“马尾巴的功能”这一句台词,尽管戏谑,却甚为经典,在父亲及我们这辈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父亲生于1942年10月,祖籍江苏张家港市南丰镇,一个老实木讷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可谁又能想到,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正铨在古城南京,刘奎龙,这位现年78岁土生土长的“老南京人”,对于南京市民,尤其是“老南京人”来说,还是比较眼熟耳闻的,这主要因为在人们眼里,他虽文化不高,但才艺高超,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却能与国际奥运界高层人物长期联系,他既被认为是“奥运中国民间使者”…[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晓斌江西自古文风兴盛,不仅文人的诗词创作活跃,产生过陶渊明、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晏殊、杨万里等诗词大家,民间百姓的口头文学,特别是山歌创作也蔚为大观。建国后,为配合社会生产而出现的民歌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山歌手。一些山歌作品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或…[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贞勤在位于山东菏泽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展厅里,各类展陈文物中有一件十分特别,它是一只小小的针线包,别看它在满眼枪炮的展厅文物中是那么不显眼,但在抗战时期却发挥了重大作用。它的主人叫朱文起,是一名情报战线上的巾帼英豪。当年,这个有着一双“解放脚”的农村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颜良成邹伯贤,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名字,或许在射阳县的人物谱上并不耀眼夺目,然而,就是这位默默无闻的新中国第一任乒乓球协会秘书长,在1971年的中国“乒乓外交”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支点。邹伯贤,1927年出生于海门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因…[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铁钧郑振铎,笔名西谛,浙江温州人,杰出爱国主义者、作家、藏书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发表反帝反封建作品,曾在上海主编宣传抗日、反对专制的《公理日报》《民主周刊》等。新中国建立后,郑振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平生热衷藏书,为传承民族文化…[浏览全文][赞一下]
汤志清上世纪60年代,南京有着“一大一小”两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大”指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标志着中国自立更生的精髓。“小”就是群众喜闻乐见,当时全国唯一综合性儿童演出团体——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小红花艺术团成立于1957年元旦,从此“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浏览全文][赞一下]
谢波我是1978年7月20日至22日参加高考,当年10月18日到南京师范学院报到,成为中文系一名学生的。一“文革”后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秋天。得到可以高考的消息,我的中学同学马跃,跑了几十里地,从泗洪县城到石集公社孙台大队,激动地告知并动员我参加高考。对…[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