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3419
    2023-11-09
  • 吴跃农当我经人介绍认识郑勉之先生时,他说自己是郑和的第十九世孙,是“自”字辈,后来参加革命时自己改掉了“自”字辈名字。我先是一愣,有点惊讶,随后是迅速的常识反应:郑和,自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奉皇命七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380
    2023-11-09
  • 李永军有两种“水电报”,可以见证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警示后人。一种是中国同盟会员在成都血案中使用的,另一种就是红军先烈用过的,且皆出自四川。睹物思人,它们默默地诉说着我们今天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一在清末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中,为了控制信息流通,赵尔丰命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18
    2023-11-09
  • 经盛鸿在日军南京大屠杀后不久,曾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恐怖日月的中国作家,迅速用文学的形式反映与揭露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暴行。其中,广东籍作家黄谷柳写的《干妈》,是最早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实文学。纪实文学,它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还兼有新闻性,是带有文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22
    2023-11-09
  • 陈克俭陈范有与陈立夫,一位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先驱,爱国实业家,一位是叱咤风云于中国政界的国民党要员,两位如此迥异的人物,怎么会走到一起,并发展成为“金兰”之交呢?他们的故事要从大学生涯说起。1916年9月,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的陈范有考入北洋大学预科,两年后1…[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03
    2023-11-09
  • 杨建康1976年9月,随着毛泽东主席的逝世,中国出现了最高权力核心的真空。中国向何处去?谁来执掌中国?这是当时全党全国人民最为关心、也最为担心的问题。本文作者于当年10月上旬随南京杂技团赴南美洲的苏里南、巴拿马、委内瑞拉和土耳其四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在国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23
    2023-11-09
  • 朱安平1958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江苏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红色的种子》,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新四军女干部华小凤受命深入敌占区“打埋伏”的一段奇特经历,热情讴歌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作用。它歌颂了共产党人的坚贞、乐观、机智勇敢,百折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562
    2023-11-09
  • 胡绳玉在纪念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与原民革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86岁高龄的张式定老先生共话黄埔旧事,不胜感慨多多。张式定一家三代结缘黄埔。祖父张家瑞是黄埔军校筹建元老,其父张纪云为黄埔第一期学生,弟弟张式安为黄埔二十四期(台湾凤山军校第一期)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519
    2023-11-09
  • 崔德胜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共有两次,第一次退还造就了清华,第二次退还诞生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下简称“中基会”)。中基会是负责保管与分配庚款的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15人组成的董事会(中方10人,美方5人)。中方董事中有很多是胡适的老同学、老朋友,在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645
    2023-11-09
  • 郭衍莹邰爽秋是位民国时期在南京、上海等地广为人知的著名平民教育学家。当时他和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齐名,被称为我国推行平民教育的“四大怪杰”。所谓“怪”,大约是指他们留学美国回来后,都抛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脱下长衫,走出书斋,下到农村,创办学校,身体力行,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31
    2023-11-09
  • 康登勤康鹏康登勤口述康鹏整理我叫康登勤,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24
    2023-11-09
  • 祖丁远1962年7月,天气十分炎热。我从南京乘火车途经上海停留,去“上海文化会堂”看望我在崇明中学读书时的历史老师、时任《萌芽》文学杂志社诗歌编辑的汤茂林。我因当过《苏北日报》、《新华日报》记者多年,和汤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但已有十年未见面了。十年后相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09
    2023-11-09
  • 朱钧侃2013年9月26日凌晨,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改革开放杰出人物于光远于一片安详恬淡中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中央领导同志为他哀悼,老战友们为他沉痛悼念,他的学生们为他悲痛怀念,人民群众和邻居说他是好人,祝他一路走好!我在万里以外的新西…[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43
    2023-11-09
  • 陈建新探寻历史陈迹本身并无宣扬之意,只是为了不被忘却。最近查找了一些民国海军时期的资料,感触颇多。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海洋战略的政治家,早在1919年在他的《战后太平洋问题》序中就指出:“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01
    2023-11-09
  • 宋国庆历史上,对于生活无告、无人侍养的孤老、残疾、嫠妇,以及无人照料的弃婴等弱势群体,通常由养济院、善堂等对其进行供养。晚清时期,西方救助理念东来,游民等也被纳入到弱势群体中,得到救助。但在救助方式上,却异于前者。因为游民多有劳动力,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救助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99
    2023-11-09
  • 陈雷刚在改革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探索者,胡耀邦面对传统意识形态和党内不同意见的压力,以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最早站出来坚定捍卫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发展过程中的众多新生事物,竭力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众多实际问题,为中国尤其是广东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76
    2023-11-09
  • 游宇明中国的历书一向既有阳历,又有阴历,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百多年前。1912年1月13日,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内务部编印民国元年的历书,提出三个要求:一、新旧两历并存;二、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三、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二历”并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78
    2023-11-09
  • 裴伟1998年,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在题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悼文(写于钱锺书逝世后六日)里,将钱锺书誉为“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人,并透露了别在花篮上的一副挽联文字,他回忆:事情来得匆忙,他什么都没有准备,一直到了八宝山,才买了一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41
    2023-11-09
  • 郦千明穆藕初(1876—1943),字湘玥,上海人,近代著名棉纺织业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投身于实业救国的实践,先后在上海、郑州等地创办纱厂,引进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大获成功。抗战时期,他为国解忧,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发展民族棉纺织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30
    2023-11-09
  • 梅文傅雷在上海美专真正工作的时间不长。在这段时间中,发生了一些令人难忘的事。刘海粟旅欧归来后,着手改进上海美专的教学业务,除原有的一批教师外,又充实了一些新生力量,其中包括俞剑华先生。俞先生原在北平美专任教,初来乍到,大家还不了解他。由此,刘海粟想到,应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15
    2023-11-09
  • 刘诚龙大宋是士大夫的天堂,据说。据说大宋祖宗立了祖宗成法,其中一条是:不杀言官。有这一条,后代士人欢喜不尽,相约不逃深山,要跑大宋去;跑到大宋去,只是挨批一二个耳光,被踢三两回腿脚,不会遭遇铡刀砍脖子、子弹穿(腮)帮,老命是无虞的。嗯哪,扑通,扑通,谢主隆…[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