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8186
    2023-11-09
  • 康艳华研究张学良的人,多会关注他与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而张学良与蒋经国的交往情况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不论是通读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还是翻阅其幽禁日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同蒋氏父子的交往中,与蒋介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与蒋经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229
    2023-11-09
  • 指文私家历史工作室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的罪名是“谋不轨”,并废除了宰相制度。这一事件历来被视为明代加强君权专制的标志。胡惟庸案在朱元璋反元起义,进而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胡惟庸一直是个小角色,当过县令,当过通判,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452
    2023-11-09
  • 沈国凡1974年2月12日下午3时,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兼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诤将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准时赶到国务院会议室。进门一看,里面早已坐着国务院及各部的几位领导,他们是华国锋、李先念、方毅、余秋里、谷牧、康世恩、韩念龙、苏静、柴树藩、沙丰等。会议…[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663
    2023-11-09
  • 科举笑谈常杂与鲍帖唐朝礼部官员兖在批阅杂文试卷后说,士子们想在文章上超越他人,绝对要锐意向前。由是,他阅卷能通过的,常常不超过100份。做过祭酒(圈子监长官)的鲍防后来也任礼部官,在帖经上要求非常严格。当时的人称他们俩为“常杂”“鲍帖”。意思是说,常兖对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690
    2023-11-09
  • 谢武申2017年11月7日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83岁的胡福明老人采访。老人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句话依然深刻体现着實践与真理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产生于新时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795
    2023-11-09
  • 李舒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有趣的上谕,来自你们最爱的四爷——雍正七年五月初六日,上谕:尔等所奏在钦安殿为皇后建祝寿道场一事,既经奏闻,则必称奉旨为皇后建祝寿道场。朕思以下敬上为礼,若君上与臣下祝壽成何体统?昔圣祖皇考为宁寿宫太后启建道场,原系孝思,欲尽臣子之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957
    2023-11-09
  • 林冲被诱骗,持刀误入白虎节堂,高俅想借开封府的刀砍林冲的头。这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买上告下,使用财帛,要救林冲性命。林冲剌配沧州牢城,董超薛霸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林冲的丈人和众邻舍在府前接着,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翁婿之间此时有一段对话,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眉批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546
    2023-11-09
  • 潘国本一上世纪,以哲学思想著称于世的人物,谁也不会把海德格尔弄丢了。他出色的教学,“惊人的首创能力”,以及《存在与时间》等一系列大作,无不让我们敬仰。然而,就这位哲学家,却在1933年5月1日正式加入了纳粹党,还参与纳粹学生焚毁犹太作家写的书籍,像“任何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076
    2023-11-09
  • “读书无用论”这个名字起得好,其来已久。最古的主张者也许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仲由,即子路。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记在《论语》里(《先进》)。这就是说,有了人,有了土地(社)、粮食(稷),还读什么书?有饭吃就是“学”了。书能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142
    2023-11-09
  • 刘勃关羽喜欢读《春秋》这件事,《三国志·关羽传》里没提。但裴松之的注释里,已经引用《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江表传》是西晋的作品,写成的年代,比《三国志》也晚不了多少,这条史料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另外,《张飞传》里说,关羽的脾性是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573
    2023-11-09
  • 曾珺点评梁武帝梁武帝萧衍,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南北朝时齐朝的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东昏侯萧宝卷凶狂暴虐,杀了萧衍的哥哥萧懿,萧衍愤而起兵征讨,攻陷齐都建康。动乱之中,萧宝卷为身边太监所杀。萧衍迎立萧宝融即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612
    2023-11-09
  • 蒋肖斌《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皇帝命内阁首辅、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等人编纂的大型类书,成书11095册,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2018年2月8日至3月2日,国家图书馆精选《永乐大典》部分珍品向读者开放展示,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783
    2023-11-09
  • 周允中父亲周楞伽当年以“杜惜冰”的笔名,创作出版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抗战史演义》,历经70多年的风雨沧桑,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百般努力下终于再版。回顾这部80余万字的长篇巨著,父亲当年写作之艰难历程以及因此而遭遇的磨难,实非三言两语所能够说清楚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781
    2023-11-09
  • 肖伊绯1937年5月19日,上海《立报》刊出一则“特讯”,内容竟然是著名学者顾颉刚将在法庭受审。作为“古史辨”学派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教授,顾颉刚怎么会触犯法律、接受审讯呢?原来,此前一天,即5月18日,上海开明书店遭到租界巡捕房大肆查抄,原因大概是顾颉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847
    2023-11-09
  • 杨建民一1979年的高考,还在中国青年读书的非常特殊时期。粉碎“四人帮”未久,整个国度人心思变,从一个“读书无用”的阶段挣脱过来,读书进修,成了一代知识青年强烈追逐的理想。由于十数年未招生,社会上积压了大量的,“狂热”希望得到进大学机会的青年。“七七”“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753
    2023-11-09
  • 李辉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先生最初发表作品时,用的是本名黄永裕。有人对他说:“‘永裕不过是小康富裕的意思,适合一个布店老板,应改成‘永玉,它代表永远光泽明透。”于是,黄永玉这个名字被保留了下来。给他建议的这个人,是他的表叔、著名作家沈从文。黄永玉10岁时,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788
    2023-11-09
  • 这些年,我写了不少关于梁漱溟先生的文章,也在出版社工作时编辑过他的著作《忆往谈旧录》。这个过程中,渐渐地便与梁培宽先生熟悉了起来,不时地向他请教,并从他的言谈中对梁漱溟先生有了另一层面的理解。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数十年来,梁培宽先生一直持续不断地认真整理他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727
    2023-11-09
  • 整理者言:还记得第一次采访宋庆龄英文秘书、83岁的张珏的情景。1996年岁末的一个傍晚,我慕名找到陕西北路369号宋家老宅,黑色篱笆墙围着偌大一个院子,爬山虎从墙里爬出,两棵香樟树和一棵百年玉兰也高出墙头。推开绿色铁门进去,院里只有一座淡黄色屋墙的西式花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738
    2023-11-09
  • 郑立1949年l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将军度过了55周岁生日,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吴石与妻子商议,到台北照相馆合影留念。这些照片成为他与家人在一起的最后影像。在照片中,仅吴石和夫人、小儿子3人,明显不是全家福。或…[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668
    2023-11-09
  • 罗永常中国近代史的两颗巨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与翦伯赞之间的交往,始于1926年冬,当时他们同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从那时起一直到1968年12月翦伯赞去世,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40余年,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洗礼,经受了历次极“左”运动的考验,共同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