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40442
    2023-11-09
  • 周伦玲父亲周汝昌和启功先生有多年的交谊,他们之间有许多趣事,也有不少雅事。我见过启先生写给父亲的信,开头的称呼大抵是“玉言我兄师表”“敏庵我哥先生”“敏庵老长兄”等,而父亲寄给启先生的信,我仅见过一纸,开头即是“元白老哥大人”。父亲在回忆与启先生相交旧事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382
    2023-11-09
  • 韦泱曾经我在给年逾九旬高龄的沈老先生撰写年表时,断断续续听他谈及张爱玲,前后有八年之久,像打捞历史的碎片,渐渐拼接出一段他与张爱玲不算太短的文缘轶事。2015年适逢张爱玲(1920—1995)仙逝二十周年,谨此为上海文坛前辈呈上心香一炷。康乐酒家,首次见面…[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195
    2023-11-09
  • 一九五六年,乘着“向科学进军”的春风,我从已经工作了五年余的北京市委党校调回北京大学,作为我父亲的学术助理,协助他整理他的学术著作。我从此回到了燕南园的家,这也是我与父亲亲密接触的最后几年。从小父亲很少过问我们的事,我们兄弟姐妹多由我母亲来管理,父亲对我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0031
    2023-11-09
  • 一、聂绀弩对公安部外调人员谈胡风1980年的某一天,胡风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公安部胡风专案组的两位同志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找聂绀弩先生外调胡风。出版社当时的政治处主任李智敏找古代文学编辑室负责人杜维沫,让他派一个人陪同胡风专案组找聂绀弩。老杜不在办公室,李智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701
    2023-11-09
  • 常家树前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是当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出身贫苦,少年辍学。投身革命后,他发愤学习,勇于实践,无论战争年代横枪跃马,还是和平时期为国操劳,无不殚精竭虑,勇往直前,做出骄人业绩,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在战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713
    2023-11-09
  • 1949年6月下旬的一天,刚刚小学毕业的我,在火车的汽笛声中告别了天津,告别了妈妈与弟妹,随爸爸前往北平。我的父亲周恩寿,字同宇。他有两个哥哥,即我的大伯父周恩来,二伯父周恩溥。这天,在大伯父的卫士长成元功叔叔带领下,我进了中南海。只一小会儿,伯伯就回来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635
    2023-11-09
  • 板桥霜一部《三国演义》,白纸黑字记录着刘备一共哭过好几十次,让不少人都接受了一个观点,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书中经常写道,刘备一遇到麻烦事,一把泪,一顿哭。关羽、张飞一心疼哥哥,就站出来一顿冲杀,当然更少不了诸葛亮那句:主公勿忧,亮有一计。其实在正史上,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580
    2023-11-09
  • 马勇武昌起义爆发后,尽管在武昌、南京以及部分省份发生过一些军事冲突,但从全局来说,战争并不是此后几个月的主题。当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国家未来体制的选择上,一部分立宪党人和新军将领,他们力主利用这次政治危机重回君宪主义道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452
    2023-11-09
  • 孙元吴尹浩“延安五老”是中共党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群体概念,指的是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徐特立五位年高德劭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们对此并无异议。但是,这个概念是何时形成、由谁提出的?各类文章莫衷一是,甚至还夹杂了一些讹误,故有必要加以考证。因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333
    2023-11-09
  • 李雪峰李海文[原编者按:最近本刊刊登由李雪峰1994年5月口述、李海文采写的关于1970年8月在庐山参加九届二中全会及年底的华北会议的相关回忆,口述者呈现的个人经历,作为一家之言,供读者参考。]中央批评北京军区庐山会议结束后不久,召开华北会议,两个会议整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184
    2023-11-09
  • (四)被拒绝的总统尼克松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由周恩来出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作为一国总理,周恩来对此次尼克松访华的重视不言而喻。唐龙彬说,尼克松夫妇房间的布置总理都要亲自过问。而在欢迎晚宴上,甚至播放的歌曲也是周恩来亲自挑选的,冀朝铸回忆,当时一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967
    2023-11-09
  • 张崇琛孔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他的日常起居上。孔子在社交场合虽然“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但在家闲居时却是很随意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寝不尸,居不客”(《论语·乡党》)。“寝不尸”即睡觉时不能像挺尸那样仰面朝天,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834
    2023-11-09
  • 张崇琛孔子的养生,首先是从对饮食的把关入手。具体地说,有“九不食”。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的“九不食”是: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糧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676
    2023-11-09
  • 张崇琛除“九不食”外,孔子在饮食上还有三项原则,也皆见于《论语·乡党》:一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谓“精”,是指对食物加工得精;所谓“细”,是指对鱼和肉切得细。这样做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去曾有人据此得出孔子患有胃病的结论,那不过是调侃之词罢了,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656
    2023-11-09
  • 张崇琛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又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实际上,这都是他的夫子之道。从医学上来说,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而忧愁被认为是伤肺的,恐惧被认为是伤肾的,都于身体不利。孔子为何能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685
    2023-11-09
  • 动车出现之前,坐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普快需要六个多小时,慢车则要八小时以上。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是可以转换的,那时就觉上海相当之遥远,即使到苏州、无锡,也是出远门的感觉。道长且阻,去一趟兴师动众的,来去自不能空着手,而彼时的商品流通不畅无形中维护了土特产的存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698
    2023-11-09
  • 李舒乾隆四十七年,这一年,四库全书修撰完毕;这一年,十五阿哥颙琰的第二个儿子在撷芳殿出生,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皱巴巴的小婴儿,将成为大清最抠门的皇帝——道光。这一年,乾隆71岁。这位71岁的老人,仍然在除夕夜兴致勃勃地举办了御宴。所用的食材单如下:猪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8658
    2023-11-09
  •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119
    2023-11-09
  • 有天闲聊,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从一个人读书的方式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他的性格很散淡,不拘于一物,而北宋的赵普一辈子只研究半部《论语》,则说明这个人性格很直。我回了一句:“那诸葛亮呢?”朋友不说话了。《三国演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9146
    2023-11-09
  • 吴钩这里要介绍的“宋词”,不是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而是指宋代的词汇。词语是记录历史信息密码的文化DNA。一个词语的诞生,可能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流行,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一种制度的施行;而一个词语的消亡,也可能见证了一些事物的失踪,一段历史的终结。宋朝产生…[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