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6414
    2023-11-09
  • 最爱君清代武举一改宋明两代重文轻武的趋向,在考试制度沿袭明代的基础上,将录用标准逐步恢复到注重武艺的本质上。最初是考策、论文章,“策”相当于问答题,“论”是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顺治时定为策二篇、论二篇。康熙年间改为策一篇、论二篇。到嘉慶年间,考虑到武人多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356
    2023-11-09
  • 最爱君相比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局面,明代版图的扩张,让武状元的地域分布在全国范围内更具说服力。就考试内容和侧重点而言,明代几乎是宋代的翻版,即相当重视文化课成绩。以乡试(省考)为例,明代规定要考三场:第一场考骑马射箭,以三十五步为准;第二场考跑步射箭,以八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367
    2023-11-09
  • 最爱君武举制度的设立,是为国家选拔靠谱的武将。对武将的要求,素质肯定要全面,武功、谋略、战术、大局观、忠诚度,都非常重要,有一身蛮力是远远不够的。宋代对整个武举制度进行了完善,具体来说,宋代武举分为比试(资格考试)、解试、省试和殿试四级,考试科目既考武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324
    2023-11-09
  • 最爱君到清末永久废除武举,这项考试制度前后存在了1200年。然而,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名可查的武状元,不过280人左右。算下來,平均每四年多,才有一个武状元的名字流传下来。武状元如此凤毛麟角,一个原因是确实难考,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文人对武人的鄙视造成的。武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80
    2023-11-09
  • 张鸣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幸运儿,若不是他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死的时候没有子嗣,朱由检也许就做不了皇帝。又或者把持朝政的魏忠贤稍微有点心眼,找个年纪小的朱家子孙继承帝位,继续操控一切,朱由检也没法登基,就不过是个藩王,在历史上无声无臭。但朱由檢又是不幸的,在位十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182
    2023-11-09
  • 彭春岭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中,有史记载的大小官吏多如天上的繁星,但有两个人被万民百姓颂扬为“青天”,甚至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根据他们流传的事迹加工改编而成的小说、戏剧、评书等数不胜数。这俩人就是北宋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前者被称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182
    2023-11-09
  • 老舍我所见过的鬼都是鼻眼俱全,带着腿儿,白天在街上溜达的。夜间出来活动的鬼,还未曾遇到过;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因为我不敢走黑道儿。平均地说,我总是晚上九点后十点前睡觉,鬼们还未曾出来;一睁眼就又天亮了。据说鬼们是在鸡鸣以前回家休息的。所以我老与鬼们两不照面…[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12
    2023-11-09
  • 贾平凹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过去的地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02
    2023-11-09
  • 唐吟方买书不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跟西泠印社的余正老师学印,来去最频繁的地方是杭州。余老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常劝我多读书。我定期去杭州请余老师批改作业,接受面教,余下来的时间就到位于湖滨的书画社,去看一看有没有新上市的字画印之类的书籍可买。久而久之养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157
    2023-11-09
  • 郑克扬黄培抗战胜利后,北大教授精神大振,都决心为重振北大大干一场。但此时校长蒋梦麟被调到行政院任秘书长,辞去校长职务。1945年9月初,教育部根据北大教授意见,正式任命在美国的胡适为北大校长,傅斯年为代理校长。此时,学校即派秘书长郑天挺北上,负责北平复校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320
    2023-11-09
  • 丘濂山雨欲来前的宁静1929年元旦北平发行的《新晨报》上,有名为“北平之今昔”的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衣衫褴褛、满面褶皱的老妇,面对镜中自己曾经面目光鲜、体态丰盈的形象。旁边是一句题词:不堪对镜问昨年。这正是对于北京失去首都光环之后,情状惨淡的形象比拟。北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165
    2023-11-09
  • 刘宜庆2016年12月2日,笔者在青岛书房看王献唐诞辰120周年信札手稿书籍展,在展柜发现沈从文致王献唐信札一通。沈从文的章草高古、简约,独具一格,一看便知,这是沈从文的墨迹。随后,王献唐先生的曾孙王书林拍摄了信札和信封,发来邮件。仔细看这通信札,感觉《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200
    2023-11-09
  • 宋春丹1977年的一天,曾被打入“封资修”之列的《斯巴达克思》再版,成为“文革”后最早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书的责编、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编辑郭振宗撰写了前言。他觉得,知识分子的春天终于来了,因此署上了“冯春”之名,意为逢春。从此,这个笔名伴他至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179
    2023-11-09
  • 陈艳群一1961年2月10日,罗锦堂先生进行文学博士答辩,主试官是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适。那是近一个甲子之前的事了。九十二岁高龄的罗先生至今仍记得那次考试的情形。考场内靠墙摆着七张桌椅,由左至右分别坐着李辰冬、苏雪林、梁实秋、胡适、台静农、戴君仁和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078
    2023-11-09
  • 吴光兴文学研究所今年六十五岁了,它成立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但仅仅五年后就永远失去了创所所长郑振铎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五八)。仔细观察文学所“血脉所出”,认真思考文学所创所学者班底的构成,郑振铎的功劳与影响不能忽视。有关“文学研究所”之建立,相关回忆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068
    2023-11-09
  • 金炳亮王云五(1888—1979)是著名出版家,1921—1929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1930—1946年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鲁迅(1881—1936)是著名作家、文化巨匠,在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中,出版著作?(含译著)五十余部。由于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123
    2023-11-09
  • 蒋蓝王闿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晚清最著名的帝王学实践者。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光绪四年(1878年)十一月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090
    2023-11-09
  • 宋金寿康生准备杀人,毛泽东强调“一个不杀,大部不捉”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协助李维汉整理回忆录时进行采访,有老同志说:康生准备在边区系统杀人,而且是杀一个,还要有两个人“陪绑”,以杀一儆百。这件事被毛泽东知道了,予以制止。应该说,毛泽东提出“一个不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080
    2023-11-09
  • 陈忠海明朝出了许多海瑞那样的“穷官”,反映出官员薪俸水平较低,是治政者有意为之还是客观条件所限?同时,有人认为“低俸制”可以促进官员的廉洁自律,产生更多的清官,这样的说法是否成立呢?标准不低古代官员的“工资”一般称俸禄,包括“俸”与“禄”两部分,关于二者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6448
    2023-11-09
  • 科技真的是利器晚清历史上,著名的PS事件有三起。第一起发生在1884年,招商局负责人马建忠为了打击官场对手,也是他的副手沈能虎,就把沈能虎的照片与一个名妓的照片合成在一张照片上,并向洋务派大员李鸿章做了汇报,本以为李鸿章会把沈能虎给撤职的,但是,李鸿章只训…[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