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中旬,沪上书店与邮局开始发卖新创刊的《学习与批判》(以下简称《批判》)。虽然版权页上注明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内,但其实际组稿与编辑却出自当时上海市委写作组。创刊号《致读者》说,这是“一份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杂志”,似乎旨在区别当时同为上写作组操…[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希於康生最早谈及陈寅恪是在什么时候?几年前,我曾注意到拍卖会上出现的一批康生信札,当时择要写进了《也谈康生同文化人的交往》一文(载《南方都市报》2012年4月27日)。康生在早年写给赵万里的一封信里提到了陈寅恪的名字,这封信说:赵万里先生:多日未见,闻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1949年,面对改朝换代的变革,钱锺书夫妇最终选择留在国内。杨绛说:“解放前,我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我们爱祖国的语言文化,也不愿用外文创作,所以在世局嬗变之际选择留下。谣言传说共产党要‘杀四十五岁以上的知识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满楼一、袁世凯遗产百万袁世凯出身世宦,年轻时又分得一份丰厚家产,其一生不曾为钱所困。只是,袁为人轻财尚侠,钱财易得而挥霍极快,后投入父辈好友吴长庆营中,机缘所至,先任朝鲜商务监督,后至小站大练新军,由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变清末重臣为民国总统,及至人生之…[浏览全文][赞一下]
曹正文日月如棱,我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侠文化史》(上海文艺版),今年8月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再版。20年光阴东流去,让我想起写作此书前后与新武侠小说家交往的种种轶事趣闻。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新武侠小说,80年代末写了《古龙小说艺术谈》(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岳霖的名言这一两年,说金岳霖的文章很多,金先生的专业一般人都不了解,大家感兴趣的是金先生的人生。金先生是老牌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于他后来的转变,许多人觉得很难理解,因为以金先生的过去推断他后来的转变,这中间缺乏合理的逻辑过程。胡适当年就说过“……政权已…[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钩北宋熙宁年间,天下各州正在雷厉风行地推行王安石的新法。这一日,主管河北路河防水利的中央特派员(制置河北河防水利)程昉,获悉了一个消息——河北路几个县的老百姓“相率诣阙诉”,即结成团要到汴京上访。原来,由于程昉在河北大兴水利,许多农户的“庐舍坟墓”都被水…[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浙江与太平军作战的湘军,由左宗棠率领。同治元年(1862)初,朝廷根据曾国藩的推荐,委任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夏天,左宗棠调集大军,向围攻衢州的太平军发起反攻,迫使太平军放弃对衢州的包围。湘军又会同英、法军,进攻宁波,六月十五日攻克。曾国藩欣然奏报:“查宁郡…[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凡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特指新政协)已经过去整整65年了,许多曾经置身那次会议的人,在回忆当年情景时,都会说到一个词,就是“难忘”。的确,我们在今天重温那次会议的一些情景和往事,诸多党派社团、各界爱国人士广泛参与、同聚一堂、共商国是的生动场景,以及即将成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傅作义为何易帜?一九四八年秋天,长春、沈阳、锦州已成“最后的黄叶”,共军则发起“最后一阵秋风”。十月七日长春坠落,十月十四日锦州坠落,十一月二日沈阳坠落,二十五天内三大据点失守,国军收复东北最后的象征消失。十一月四日国军自动放弃葫芦岛,撤出军队及“义民”十…[浏览全文][赞一下]
作者简介徐方,小名咪咪,系新中国经济学人张纯音之女,十五岁随母亲张纯音下放到河南息县后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干校生活,近距离接触到一大批高水平知识分子。该文作者回忆了在此期间与顾准等人相识、交往的动人往事。杨绛先生三十几年前写了《干校六记》。当年我也去了同一所干…[浏览全文][赞一下]
顾颉刚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的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帆又到了9月开学季,路上的车又开始多起来。每天早早起来送儿子上学,总害怕会迟到,结果4天里还是有两天迟到了。那几日,我们的车在路上龟速行驶,感觉大部分的时间车就停在那儿,用儿子的话说是“纹丝不动”。第五天周五,我们提前了10分钟出门(事实上,正常的话,从…[浏览全文][赞一下]
夏曾佑(1863—1924),浙江杭州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戊戌变法之前,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后任安徽祁门知县,随考察政治大臣出国,任译书总纂官。返国后出任泗州知州。民国时,历任教育司司长、北京图…[浏览全文][赞一下]
“您到过周贻白先生的书斋么?您一进门,就会看见他的桌子上堆满了书,横七竖八地摊着;还有小纸条、碎纸片,上面写着紫铅笔的草字。他正穿着一件浴衣,赤脚拖着皮鞋,在桌前振笔疾书,写他那三十万言的《中国戏剧史》。”这是赵景深在《海上集·记周贻白的书斋》一文中,对周…[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作者是胡乔木。胡乔木(1912—1992),江苏盐城人,原名胡鼎新,笔名乔木、钟洛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出版社1951年6月初版。我收藏的两种版本,一种是1951年11月的北京版,另一种是1953年5月的上海重印版。两种版…[浏览全文][赞一下]
日本中餐馆卖的“天津饭”、“广东面”,其实跟天津、广东都没有关系,好比跟美国人蘸着梅子酱吃的蛋卷一样,该说是外国人想像出来的中国菜。尽管如此,就是因为有具体的中国地名天津和广东,由日本人听起来很有说服力,吃起来则充满着异国情调。你告诉日本人“中国没有天津饭…[浏览全文][赞一下]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个网络词叫“毁三观”。三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毁三观泛指颠覆多数人惯常看法的人、事或现象。现在有些人认为世界观很二,人生观很三,价值观很四;相反那些很“二”(反传统)、很“三”(利己主义)、很“四”(成功学)的三观却总有市场。本…[浏览全文][赞一下]
聂绀弩与司马迁读书,遇见聂绀弩。一个“文可为相,武可为将”的现当代人物,却屡历磨难,才情中夹杂着辛酸与血泪,因苦难而奇特的生活,孕育出奇特大气的作品,终成当代古体诗翘楚。聂还是幸运的,离乱中那么多作品被朋友保存了下来,劫后痛定,带给他殊荣。苦尽甘来,赞誉只…[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个人的阅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回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讲出许多美妙的故事。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写道,她的小女儿钱瑗两岁的时候,见到姨妈给四岁的女儿讲一本叫《看图识字》的书,喜欢得不得了。杨绛看到了,就给钱瑗买了一套。钱瑗很聪明,拿起来就念出很多字…[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