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1240
    2023-11-09
  • 杨敏“回首在罗瑞卿专案组的日子,虽然已相隔近半个世纪,张英华仍然深觉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党内斗争的复杂和残酷。”“我当时就是公安部一个副科级干部,做梦也没想到,竟参加了对老部长的审查。”1966年底,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接到总政通知,要求派出一名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298
    2023-11-09
  • 李海文+聂元梓大字报命运的“戏剧性”变化1966年,我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三年级学习。这年夏天,我们正在北京朝阳区楼梓庄大队(北京工业大学的附近)搞社教。社教运动此时已进入尾声。5月8日,《解放军报》发表署名“高炬”的文章《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302
    2023-11-09
  • 冯友兰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559
    2023-11-09
  • 金圣叹有“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其一曰: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喝酒喝的便是一种随兴,我亦曾行文:连天阴雨,本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99
    2023-11-09
  • 张佳玮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待遇有点像东方明珠之于上海。你远远看见塔了,就会被卖纪念品的小贩围住;许多路标都会告诉你如何更方便地接近塔。与铁塔隔河相望的夏悠宫是公认的观塔好景点,所以游客遍布,以至于夏悠宫周围的小贩都精通英、德、西、中、日等诸国语言。但你跟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73
    2023-11-09
  • 毛乐耕舒芜八十岁以后学会了使用电脑,接着,他又在新浪网开了两个博客,一个叫“舒芜博客”,另一个叫“碧空楼舒芜博客”。这对于一个以文字立身的老学者来说,真算是与时俱进了。有了这个现代化的传播平台,舒芜在晚年的岁月里仍然显得忙碌和活跃。他在舒芜博客上勤快地写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87
    2023-11-09
  • 我们经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实际上,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很多姓都是从别的姓改过来的,甚至读音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不同的姓往上推几百年,其实是一家人也未可知。在我们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里面,还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姓是不能改的:姓怎么能变啊?“行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70
    2023-11-09
  • 薛仁明有位青年来信言道,自读大学起,因老想着做“最有意义”的事,又老念着要成就“伟大”的事,因此,总无法“把心好好搁在一事上”,总不断地“怀疑自己做的事没有意义”,最后,满脑子都是各式各样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彼此又相互抵触、相互辩驳。结果,就把自己搞得“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94
    2023-11-09
  • 张侃侃《热风》杂志是曹聚仁、徐訏和李辉英等在香港创办,由创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史半月刊杂志,1955年《热风》杂志陆续刊载了郭增恺20余万字的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章《一个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西安事变十八周年感言》。文章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使西安事变的真相第一次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70
    2023-11-09
  • 朱安平1958年,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出现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已为实践证明完全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比例严重失调。这一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同样波及文化领域,电影系统就曾深受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88
    2023-11-09
  • 叶遥震动全国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发生在1955年5月。当时我在《人民日报》文艺组做编辑工作。大约在1955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文艺界正在对胡风同志的文艺思想进行批判。《人民日报》文艺组的负责人林淡秋同志和袁水拍同志,要了解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组稿情况。…[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67
    2023-11-09
  • 李海文2013年12月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年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649页中如是记载:6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谈话。毛泽东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赶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46
    2023-11-09
  • 吴中杰徐景贤在《上海市委写作班子的来龙去脉》中,曾说起过这个写作班子在丁香花园初建时因一桩小事而引起的大反应:“文学组和历史组原来是各管各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没有严密的组织,领导也比较松散。有一次汤大民与上海作协文研所来的戴厚英开玩笑,称她为‘才女,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86
    2023-11-09
  • 杨萍提及金岳霖,普通人会先知道他一生未婚,默默爱着林徽因,其次,才会想他还是一个哲学家。关于他与林徽因,坊间有很多版本,有一点共识是:他对这个女人痴情了一辈子。他的确终身未娶,我相信其中会有林徽因的因素,但不应该是唯一:一个人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应该有非常…[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10
    2023-11-09
  • 口述+程汝明+整理+阎长贵+李宇锋程汝明1926年生,2012年因病去世。1954年开始在毛泽东专列上做厨师,1956年调任毛泽东专职厨师,1961—1976年10月任江青专职厨师。李讷说的“你们不要狗仗人势”这句话很简单,也不中听,但细细品味,含义十分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95
    2023-11-09
  • 除了听力稍差些外,反应敏捷、语速极快的毓嶦丝毫不像一位82岁的老人。曾采访过毓嶦的一位英国作家描述他“精力充沛、温和而又幽默”,“体现出了这个皇族勇于承受的精神,对于失去的地位、财产、封号,毫无怨言,为还能活下来而感恩”。曾经的显赫家世、与末代皇帝相伴二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17
    2023-11-09
  • 胡木英+口述+周海滨+整理胡木英在“红二代聚会”上发言2014年2月15日,在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新春团拜会上,会长胡木英说,“马年的到来,大家是否都感到了一股越来越强的清风扑面而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举起了反‘四风、反腐倡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20
    2023-11-09
  • 胡显中有人说,历史是螺旋式前进的,意思是,某段历史似乎是某前段历史的重复,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时间距离。我们之所以要以历史为鉴,恐怕就是要从这种看似重复的现象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吧。我国古代就有“大批判”运动,至少在清朝的雍正年间就发生过。翰林院的侍讲钱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44
    2023-11-09
  •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的第三天开始,蒋介石每天就在日记之首写有“雪耻”二字,连续十多年,一天都没有间断。如今日本已经投降,但蒋介石联想到刚刚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同意外蒙独立以及承认苏联在东北的权益,再加上在香港受降问…[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20
    2023-11-09
  • 吴志菲曾任毛泽东警卫队长的陈长江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在特别年代接触到一些特别的人与事,也目睹或参与了一些特殊事件。其中,对有关毛泽东逝世后的细节他特别记忆犹新……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停止思想了”!生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书,也没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