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宇“真有点儿像八国联军进北京”1947年,日后为新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经历了一件让他郁闷不已的事。他带着家眷从陕北一路东行,途经晋绥解放区来到了晋察冀边区的五台县东山区大槐庄,已近饭时,警卫员带着陕甘宁边币去小摊买烧饼。孰料交钱时却被摊主拒绝:“这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永平最近,笔者为查找资料,把1946年至1947年的上海《文汇报》翻看了一遍。竟意外地在该报1946年12月9日副刊“浮世绘”上,发现了一则有关老舍赴美期间的“消息”。该“消息”第一栏大标题为“曹禺返国有期”,第二栏小标题为“老舍否认原子谈话”。全录如下…[浏览全文][赞一下]
胡松涛毛泽东口才与文笔俱佳。是使用汉语言的大师。他以笔墨作刀枪,遣字成军,吐句成阵,时而使用民谣俚语,时而调动古语生词,时而又制造新辞,常常赋旧话以新义,还死语以生气,点石成金,撒豆成兵,一时间,笔下起风雷,纸上生狼烟。这里且说几个因为毛泽东而起死回生流行…[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书克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演讲。有一次,在某大学演讲,演讲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在黑板上写的是“胡说”两个字。以下即为胡…[浏览全文][赞一下]
大漠让许许多多在30年代叱咤影坛与剧坛的人物没有想到的是,蓝苹——这个并不起眼的人物与小角色,令他们最后的人生充满了变数与哀伤。而这个名字在极权时代的中国,也变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名字。大家谁都不提,谁也不敢提。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这个名字和另一名…[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杨范泓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大规模介入现实政治,虽与国势阽危、救亡图存这一特殊背景有关。却也反映出当时的“知识群体”,“他们以一种特有的敏感体验到自己祖国的命运”(雷蒙·阿隆语),抱有传统的“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以及“舍我其谁”的救世心态,不惜与权…[浏览全文][赞一下]
新闻界前辈、吴郡乡先贤姚苏凤先生(1905-1974)对我谈起他和夏公(夏衍)的交谊,已经比较晚了,那是在60年代前期,《中国电影发展史》刚刚出版的时候。我登门造访,他从书桌上拿起这部书,说:“总算买到了。”露出高兴的神情。爱买书本是书生常事,何以如此大喜…[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树人张作霖之子张学思张学思(1916~1970),辽宁海城人,生于奉天(今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作霖早年在辽西一带当土匪,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1924年打败直系军阀后,控制北京政府。1926年6月组织安国军…[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志君许多传说非常美丽,比如有关杨门女将的一切,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大家,以至于我们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但历史也常常跟我们开玩笑,往往我们深信不疑的“事实”,其实不过是几百年来被不断充实的一段美丽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杨家女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美丽的“假历…[浏览全文][赞一下]
九生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曾收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该文下面的注释写道:“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往往故意从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叫“文字狱”。统治者大搞“文字狱”弄得人人自危,清人龚自珍《咏史》诗中因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之句。“四人帮”兴起的现代“文字狱”,至少在涉及范围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零废物点心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对我来说,“文革”很短。中学生在历史舞台上真正风光,破四旧,大串联,满打满算,只有五个月。点火要用火柴,刺啦一划,着了,点完还等什么,一甩手就把它扔了。我是坏孩子,中学时代,一直是坏孩子。我不喜欢我们那阵…[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煜钱跃1978年:《于无声处》最后一句台词:人民不会永远沉默唐代壁画飞天穿的是喇叭裤1978年,喇叭裤,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所谓喇叭裤,因裤型状似喇叭而得名。它的特点是: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浏览全文][赞一下]
宋遂良我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但算不上藏书家,一则数量少,才万把册;二则五花八门,质量也不高;三则我出借书比较大方,好“露富”,凡得了好书,喜欢向同好推荐或显示,“与民同乐”。此时若有人来借,我必慷慨应允,有时候自己也还没有看或没看完,便被借走了。看官记住…[浏览全文][赞一下]
老北京的鼓楼市场位于鼓楼北和钟楼南这个小空场处。从清末至北京解放前,多年来一直是北城一带老百姓的娱乐场所。在这个市场里有说评书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唱小戏的,说相声的。每天上午十点多开始,到太阳落下,一年到头,天天如此。据相声大师侯宝林回忆,“我第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北京的东四大街北边,有一条大路叫张自忠路。这是用抗日爱国将军张自忠的名字命名的路。1933年初,大批日本侵略军进犯我国的长城。张自忠亲率所部士兵,赶赴长城重镇喜峰口抗战。日本鬼子在山下,开始用大炮轰击。而后,大队的日本鬼子端着大枪,挑着太阳旗,从山下向上爬…[浏览全文][赞一下]
驰名全国的北京“都一处”烧麦馆,是一个有着二百四十多年历史的老店。最初,它是一个姓李的山西人开设的“李记酒馆”。由于“李记酒馆”招待顾客和气热情,酒味醇香、酒菜实惠,尤其有北京独一无二的马连肉、晾肉等小菜,色鲜味美,深受酒客的欢迎,买卖越做越兴旺。乾隆十七…[浏览全文][赞一下]
甲骨文是我国商代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我国远古历史的重要档案资料,是世界闻名的光彩夺目的瑰宝。首先发现甲骨文的是王懿荣。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光绪六年中进士授翰林,任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学识渊博,是一位古文字学家,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朱自清有人说,“抽烟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吃点口香糖,甜甜的,倒不错。”不用说,你知道这准是外行。口香糖也许不错,可是喜欢的怕是女人孩子居多;男人很少赏识这种玩意儿的;除非在美国,那儿怕有些个例外。一块口香糖得咀嚼老半天,还是嚼不完,凭你怎么斯文,那朵颐的样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麦家也许是身世不幸,也许是遗传基因不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我这人总的说是个堆满缺点的人:任性,敏感,脆弱,孤僻,伤感,多疑,胆小,懒散,怕苦,缺乏耐心,意志薄弱,羸弱多病……一大堆贯彻于血脉中的毛病,常常使家人感到失望。小时候,父母对我最不抱希望,似乎料定…[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