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3505
    2023-11-09
  • 晓宁女人的友谊女人和女人的友谊其实像女人和男人的友谊一样,从来都有点扑朔迷离的味道。女人和女人之间可以是坚不可摧的攻守同盟,一个壕沟里摸爬滚打的战友,相濡以沫胜似姐妹的闺密,多少大风大浪的考验,也誓不分离。然而,一点小小的嫌隙如果种在了彼此的心里,就会生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74
    2023-11-09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倘若一个男人相貌平平,又无才华可言,家里穷得只有卖身为奴,愚钝有余,情趣全无,所有元素都灰到极品,那他的老婆会是什么样的人?董永说,是仙女。当然是仙女———还是送上门的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542
    2023-11-09
  • 王树人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中有一处写小孙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亲七斤把这只碗拿到城里去锔时,由于缺口太大,被锔了十六个铜钉,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却写成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527
    2023-11-09
  • “狐狸洞主”李欧梵1993年,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在北京《读书》开辟《狐狸洞书话》专栏时,我才疏学浅,不明白他何以要取这样一个稀奇古怪的书斋名。在常人心目中,狐狸不是生性狡猾、令人生厌的动物吗?可惜,我们1994年在上海首次见面,因谈的话题太多,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528
    2023-11-09
  • 柳和城翻翻民国年间的老报纸、老期刊,我们能感受到当年广告大战的弥漫硝烟。在那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商业广告中,一幅幅名流手迹如同绿洲甘泉,沁人心肺,令人神往。有作家、学者、名医、将军、政治家,甚至佛教法师,他们的题辞、书函既是广告,更是难得的书法艺术品。太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516
    2023-11-09
  •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美术评论家,一生译著丰厚,与其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的书信往来集结成册,留给世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产。1927年12月31日,19岁的傅雷乘法国邮船“昂达雷?力篷”号离开上海,次年2月3日抵达马赛港。8…[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69
    2023-11-09
  • 孙郁杨沫从杨沫的角度看张中行,自然有另一个结论。但他们都没有料到,彼此的分合,隐含了现代读书人的两种命运路向。杨沫是在极其困苦的时候与张中行相遇的。她的家庭有着知识阶层的氛围,但人际间的冷漠、父母的恩怨给孩子带来的苦难是深切的。父亲是老北大的毕业生,后来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60
    2023-11-09
  • 韩文宁刘晓宇【《小说月报》终刊之谜】“改革号”强势出击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一个文学刊物,这就是由商务印书馆主办发行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29日的上海。五四运动前,它一直为“鸳鸯蝴蝶派”的阵地。这是一个盛行于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后的文学流派,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21
    2023-11-09
  • 陈四益[蒋孔阳(1923-1999),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50年代起,他就参加了国内历次重大的美学讨论,并善于联系艺术实践,提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总想为蒋孔阳和濮之珍二位先生写些什么。蒋先生那张书生气十足的脸,他的一口四川乡…[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11
    2023-11-09
  • 李岚自蒋经国之后,蒋氏家族在政治舞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的“政治强人”,相反,整个家族呈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蒋经国的三个儿子英年早逝,加上第一代的蒋介石,第二代的蒋经国和蒋纬国,三代六个男人先后作古,只留下一门六个寡妇。四个字:不胜凄凉。有意思的是,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372
    2023-11-09
  • 曾经在中共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王明(原名陈绍禹)与张国焘有不少共同点。首先,他俩都出身于富户。张国焘189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上栗,父亲是一个乡绅;王明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父亲是一个商贩。其次,他俩都曾是我党早期的最高层领导干部。张国焘是中共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300
    2023-11-09
  • 裴毅然爱开会的周扬1961年春,周扬、以群等人到杭州讨论电影剧本《鲁迅传》与《文学原理》,《文学原理》是以群主编的大学文科教材。夏衍秘书、上海女作家李子云当时因病在杭州屏风山工人疗养院休养。当她得知周扬、以群来杭州,便跑到岳坟杭州饭店去看他们。不知谁建议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32
    2023-11-09
  • 当时的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是以洋教授居多,也就是外教特别多,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但是它的情况很特别,怎么特别呢?首先西洋文学系分三个专业,英语、德语、法语。虽然这么分,却是英语一统天下,西洋文学系的教员,无论中外,也无论你是哪国人,也无论你教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60
    2023-11-09
  • 毛乐耕杨广的情色韬晦这个题目也许有点费解,稍稍解释一下,就是杨广在情色方面所使出的韬晦之计。史实表明,隋炀帝杨广在男女色欲方面很混(其实,封建帝王在这种事情上又能有几个不混的呢),然而,在他被立为太子以前,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却又夹紧尾巴做人,装得很本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48
    2023-11-09
  • 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引起轩然大波,是上世纪80年代历史的一个著名事件。后人这样评价这封来信:“它曾让当年千百万青年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激动为它争辩为它深思,也让千百万今天的中年频频回首没齿不忘。”“它是中国期刊史上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个传奇,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阕回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66
    2023-11-09
  • 婚姻政策提倡“晚婚”知青下乡以后或迟或早都会遇到婚姻问题,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运动的高潮期,新闻媒介不厌其烦地宣传在农村“扎根一辈子”的思想。使下乡知识青年“扎根”在农村的有效手段莫过于鼓励他们在农村结婚,安家落户,但有关部门却把提倡晚婚作为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06
    2023-11-09
  • 毛泽东看《红灯记》1964年11月6日晚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小剧场华灯灿烂。阿甲带领《红灯记》剧组的全体人员,早早就来到了这里,他们布置好舞台,化好妆,静静地等待着演出时刻的到来。这时,几辆红旗牌轿车开到了大会堂前,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09
    2023-11-09
  • 徐宗懋1980年代末期,台湾开放“党禁”、“报禁”,人们写文章也不再有政治顾忌,许多老记者回首前尘往事时,吐露真情,中肯而客观。其中,曾于1947年4月被派去延安采访的前《中央日报》记者龚选舞,如实地回忆了四十年前的延安之行,他在文中写道:“中外记者数十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82
    2023-11-09
  • 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的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13
    2023-11-09
  • [日]矢原谦吉陈、刘联姻时,段雨村身为证婚人,又以此机缘与西北军旧雨,除韩向方、鹿钟麟等人外,倾巢重聚一堂。于是,连日高会,酒宴连连,且有花酒不少,殊违冯玉祥先生所标榜之西北军精神也。而未几,段以血压素高之故,亦辛劳成疾,一病濒危矣。陈琢如君之元配,原籍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