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1990
    2023-11-09
  • 李新一1964年的夏天,一个闷热的晚上,我忽然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人民大会堂去听重要报告,不得缺席。第二天我按时前往,会场不大,坐满了人。台上,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都到了。全场鸦雀无声。我心想,是谁作报告呢?这么严肃。一会儿,周总理引着刘少奇走到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22
    2023-11-09
  • 杜兴从1959年到“文革”期间,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在“打鸡血”这个形容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是一段狂热的岁月。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上海永安棉纺三厂(次年8月转为上海无线电三厂),一个叫俞昌时的医生,在依约而来的病人眼…[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40
    2023-11-09
  • 艰难的抉择美国把战火已烧到了鸭绿江边,北朝鲜危在旦夕。唇亡必齿寒。美帝国主义无视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对朝干涉步步升级,以其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同时还猖狂叫嚣,中国不敢与美国较量。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新政权刚刚建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一切都需从头做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08
    2023-11-09
  • 孙犁我一生买书的经验是:一、进大书店,不如进小书铺。进小书铺,不如逛书摊。逛书摊,不如偶然遇上。二、青年店员不如老年店员;女店员不如男店员。我曾寒酸地买过书:节省几个铜板,买一本旧书,少吃一碗烩饼。也曾阔气地买过书:面对书架,只看书名,不看价目,随手抽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92
    2023-11-09
  • 武汉乃“三大火炉”之一,名不虚传。盛夏,不等太阳下山,各家各户早早地搬出竹床、躺椅在街头、路边、屋前占一块地方纳凉。大约七点至十点,只是多姿多彩纳凉的序曲。打牌的,聊天的,喝茶的,听收音机的,唱小曲的,讲故事哄小孩的,无序小演。晚上十一点之后,人声渐稀,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97
    2023-11-09
  • 汉代“纯文人”中,我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都是司马相如。他的文才,自不用说;他的性格,大有可爱之处。最有意思的是“当垆卖酒”这一出,迹近无赖,然而无赖得有风度。顺便说一句,当初他勾引卓文君,是看上了卓老太爷的家产,不过结尾圆满,历代不以为乱。司马相如是成都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743
    2023-11-09
  • 古代名气最大的三个直臣中,汉代的汲黯可爱,宋代的包拯可畏,明代的海瑞可叹。包公廉隅,令人凛凛,尚在人情之常;海瑞的性格,每有常情不能度者。当初海主事骂皇帝获罪,逮下锦表卫微,第一个上疏论救的,是户部司务何以尚。为这件事,何以尚挨了一百廷杖。也入诏教,日夜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22
    2023-11-09
  • 赵苞是东汉末年的辽西太守。就职的第二年,派人把母亲和妻儿接到任上来。路过柳城(在今天的朝阳县),遇上鲜卑人入塞钞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儿被劫。鲜卑人便把她们当作人质,来进攻郡城。赵苞率兵接战,鲜卑人把他的母亲推到阵前。——这时。赵苞该怎么办?在古代,一方面,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95
    2023-11-09
  • 热干面这种最为普遍最为市民化的小吃却贴着一个大大的汉味“标签”。外地人谈起武汉小吃,莫不提到热干面,生活在外地的武汉人,热干面让他们多了一份对故乡的眷念。热干面特别普通,但普通得特别,特别在它的做法和佐料。它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汉口长堤街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48
    2023-11-09
  • 李斯临刑前,对儿子发出著名的感叹:“现在,就是想再与你牵大黄狗,出上蔡东门捉兔子,又哪里还能做得到呢?”李斯本是上蔡小吏,某日见到溷厕和米仓中的老鼠生活不大相同,便有所触,发愿不为厕鼠,力争上游。前往荀子那里学“帝王术”。后人讨论李斯相秦,一方(如李白)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73
    2023-11-09
  • 阿来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还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都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41
    2023-11-09
  • 翟华唐朝诗人王勃有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说好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亲近。但是要讲国家或民族间的关系,咱老祖宗早在战国时就发明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似乎专跟邻居过不去。且不说古今中外邻国之间兵戎相见大动干戈的例子,就说一些日常生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54
    2023-11-09
  • 好像不说到嗲,那就等于没有说到上海女人。在背后议论女人A:“你觉得吧,A蛮嗲的。”在背后议论女人B:“你觉得吧,B蛮会发嗲的。”是一个意思吗?说一个女人嗲是褒义,说一个女人发嗲是贬义。因为嗲是从里而外的焕发,发嗲就是像吹气球一样吹出来的。发嗲与嗲的关系,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62
    2023-11-09
  • 姑娘巧手绣百图,闺阁无不事女红。旧时,湖北一带,未出嫁的姑娘,除了帮父母做家务以外,绣花是看家本事。姑娘出嫁,绣品类嫁妆:绣鞋、枕套、帐帘、桌布等等一一摆开,邻居女人们纷纷前来品评。俨然成为检验姑娘是否乖巧的展示会。汉口更是集中大批专业绣工,一些作坊里,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2010
    2023-11-09
  • 曾祺受托为中外文化出版司编一本“作家谈吃”的书,写了一封很漂亮的征稿信。思之再四,决定不应征。检点旧作,除了一篇涉及豆汁,一篇因花而说到槐花糕。还有一篇引用了渤海老乡认为天下美味是“天鹅地鵏骡子肉”的俗谚以外,很对不起灶神,枉吃了几十年白饭,谈不到“会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03
    2023-11-09
  • 楚剧原为黄陂、孝感一带的地方花鼓戏,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元宵节时在乡间草台演唱,亦称灯戏。光绪年间,在汉口与阳逻之间的沙口镇、水口镇的两个码头茶园唱得红火,有汉口的马车夫将戏班引进汉口的茶园演出,由此越演越红火,名声大振,成就了小宫宝、小双红等名角。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30
    2023-11-09
  • “大众是不靠谱的。”这话好像王朔说过。因为“不靠谱”,所以大众的心理总有一种起哄的快感,看到长着同样的面孔的人却比我们大众高出一大截,便在潜意识里生出一种把这人拉下来的冲动,一旦让伟人人了我们的伙,那么我们就再也不用被人鞭策着去追赶伟人了,就可以和从前一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894
    2023-11-09
  • 胡松涛文章作者的署名,不外乎用真实姓名和用笔名两种情况。面对“文革”这个特殊时期的文章署名,人耶鬼耶?是耶非耶?笔者还真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姑且壮起胆子。慢慢道来。以真实姓名署名的文章“文革”中。一些作者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报刊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975
    2023-11-09
  • 李振声近日购得程巢父先生《思想时代》一书,书中收录专论陈寅恪、胡适及储安平的文字近二十篇,都不是一时应景之作。其中更多的篇什是在为胡适“辩冤白谤”。如《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辩证》一文的最后,程巢父先生称赏自己的朋友、长年研究胡适的学者耿云志晚近为《胡适遗稿…[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1693
    2023-11-09
  • 陈离北新书局的版税成为鲁迅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上海期间鲁迅与北新书局的合作,并不只限于编辑《语丝》周刊。鲁迅还与郁达夫一起为北新书局主持了另外一种在新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刊物《奔流》,并且长期为《北新》半月刊提供译稿。《语丝》因是同人刊物,没有稿费,也没有编…[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