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3356
    2023-11-09
  • 海威1你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更多的事情,你必须崇尚效率,你的工作必须不能够是你的全部,你当然要赚钱,你还要有丰富的夜生活,所以你必须睡眠充足,使疲倦的机体得到休息。用做梦来促进神经系统恢复功能,还要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得到恢复和加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62
    2023-11-09
  • 郑振铎等陈寅恪为海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早年游学欧美,曾入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前后留学长达10年之久,占其一生1/5的时间。他通晓10多国语言及蒙、藏、波斯、西夏等文字,尤其精通梵文。陈寅恪从38岁开始发表学术论著,出版专著7种,刊发论文近100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23
    2023-11-09
  • 以克来美国以后,最大的冲击之一是对金钱的重新认识。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动脑筋发财致富的人不再那么丑恶了,可是我几十年被熏染的头脑中,还是难以把经商的人列为君子。我心目中的君子,依旧只是固守“富贵于我如浮云”、“富贵不能移”的大丈夫。在美国待久了,不知为什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499
    2023-11-09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流亡日本多年的郭沫若决心回国参加抗战。7月25日凌晨,他告别了日本妻子安娜和五个孩子,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了驶向祖国的海轮。日本宪警来查问,安娜机智地回答:“朋友邀他出去休息几天,听说是到热海洗海水浴去了。”7月27日下午,郭沫若顺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570
    2023-11-09
  • 何立波宋凤英1981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决书特法字第一号,将谢富治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那么,谢富治是如何从一位开国上将堕落为反革命集团主犯的……谢富治曾是开国上将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谢富治当时身为中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649
    2023-11-09
  • 赵无眠南人北住,北人南迁,虽有“橘逾淮而北为枳”之谓,毕竟将南北双方的距离缩得越来越小。南北通婚也成常事,血缘融合的结果,使得人种学的界线愈见模糊不清。别说脚上多长个把趾头,就算长的全是手指,也不能说明北佬就比南佬好,或者南佬比北佬好。本来南人北相,或北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22
    2023-11-09
  • 思不群翻译是一门手艺活,许多美好的译名我们已经很难查到它是何人的首创,就像一只精美的花瓶不知道出自哪位老工匠之手,所以无法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大概也正是手艺活的一大特征……古代的诗歌我只读中国的,近现代我只读从国外翻译的,虽然前者是地道的原创,后者是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87
    2023-11-09
  • 李书磊平生的一大憾痛是许多我所激赏的书都已不立在我的书架上了。因为激赏所以向友好力荐,朋友信服了我的推荐就顺口求借,东借西借书就不知所终了。有时我想这也算是法布施吧,而且失落爱物也破执破痴,不失为一种善缘。但终于还是放不下,心中耿耿。书架上没有了这些书就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86
    2023-11-09
  • 段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坐在窗前朝外兀望着,他的思绪在白云与青山间飘游:不知道是他想起了在晋察冀的战斗岁月,还是那些情同手足的伙伴;他现在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侧面,一幅无言的剪影……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孙犁全集》的时候,韩映山的大儿子韩大星给我提供孙犁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74
    2023-11-09
  • 刘纳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里,存有一些写信人不愿公之于众的信件。例如,1919年陶孟和致胡适信,由于讲了一个姓傅的人“据云品学皆无”之类的坏话,曾嘱收信人“读后请焚之”。而收信人胡适并未按照写信者的要求“焚之”,却保存了下来,与他194…[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780
    2023-11-09
  • 蒋本良激愤不已的齐奥塞斯库说:“这是多大的不公啊!……”他以他终身崇拜的诗圣柯什布克的大义凛然的诗句脱口而出:“宁愿雄狮般地战死疆场,决不做套着锁链的奴隶。”落荒而逃1989年末,齐奥塞斯库从伊朗访问归来,发现罗马尼亚西北部蒂米索拉的动乱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881
    2023-11-09
  • 吴德“反击右倾翻案风”是不得人心的。“文化大革命”很多年中,走了极端,在江青等人的一路砍杀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都没有了……“反击右倾翻案风”是不得人心的。“文化大革命”很多年中,走了极端,在江青等人的一路砍杀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02
    2023-11-09
  • 王心慈肯定自我的价值古时,有一个木匠,名叫石。有一天,他来到齐国一个叫做曲辕的地方,看到一棵被人们奉为祭祀用的栎树。这棵树,巨大无比,足可容纳上千乘马车在其树阴下纳凉,其粗可容绳子一围,粗细百来尺,其高可越过山高后才分枝,其枝桠能用来造一艘船的就有好几十枝…[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02
    2023-11-09
  • 王邦雄“缘分”这个词语,有几分神秘感,男女离散,总说没有缘分。或谓缘分未到,似乎除了无可奈何的惆怅之外,什么也不必多说,此中含有强烈认“命”的意味。什么是“缘分”,代代相传却不求甚解。没有人诘问,也不大有人在此用心解析。既谓神秘,便是不可说,一说就会敲碎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47
    2023-11-09
  • 韩沪麟吵架当然是不文明的举动,然而不文明之中亦有高低层次可分,换个说法,60分以下都不及格,但50分总比20、30分强。法国的公共场所吵架的场面不多,但我如遇上,必看个究竟;搜索记忆,共碰上四起,简叙如下:一次发生在一个小公园里。6时45分光景,守门人提醒…[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14
    2023-11-09
  • 庞询古月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除非男扮女装,清华的小伙子们只能望门兴叹。但是人为的阻隔却使他们对这“狐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来来往往之时,总要一边假装君子,一边又学小人偷窥,对里面的半把椅角、一声轻响都饶有兴致。□庞洵清华工字厅的旁边就是古月堂。古月堂显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996
    2023-11-09
  • 鉴铭1937年6月,新创刊的《文学杂志》第一卷二期上,刊出了施蛰存的一篇小说《黄心大师》。因得到主编朱光潜先生在编辑后记中的大力推荐,这篇小说受到许多读者的注意。这篇作品,叙述了南宋时南昌一个夙有因缘的女子,幼年性情特别,嫁人后情绪与常人不同。后因家被抄没…[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95
    2023-11-09
  • D.马克戈万[按:作者D·马克戈万是俄裔英国人,生于十九世纪中期,曾供职于俄驻华使馆。借助外交官的便利条件,他在工作余暇以极大的热情访查民风民俗,深入细致地纪录了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最终写成《尘埃》———一部在十九世纪末震撼俄罗斯,并迅速在整个西文世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76
    2023-11-09
  • [作者简介:温梓川(1911-1986),原籍广东惠州,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早年曾先后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与文坛名流交往颇密,并以其诗歌、小说、散文小品等创作,在30年代沪上文坛崭露头角。]在广州见到了鲁迅1927年春季的2月初,我到了广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037
    2023-11-09
  • 吴祖光这篇小文是我经过认真思考而写的关于我的第一个创作剧本《凤凰城》的记录。在这以前的半个世纪以来,我从未炫耀过自己。我现在这样写,只由于一个动机和目的,就是尊重历史。我原籍江苏常州,但是却生在北京,1936年19岁的时候在北京的中法大学先理科后文科读了两…[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