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王勇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浏览全文][赞一下]
单杰华提起王亚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暗杀大王”、“民国第一杀手”。多少年来,人们对王亚樵臧否不一,毁誉有之,至今没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其实,早在20多年前,与王亚樵有过密切交往、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秘密战线英勇干将的华克之,就多次公开撰文,回忆、评述王亚樵…[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福安什么是“革命化”春节?从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就是不过节、不放假,吃“忆苦饭”忆苦思甜,同时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义务劳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7年3月,我奉命到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宣传办公室参加“军管”。我在“军管”过程中虽然自觉…[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丽春2015年11月底,我收到芜湖书家方石寄来的他父亲方诗恒(1914—1983年,亦名诗痕)诞辰100周年纪念画册——《百年诗痕》,画册的序是廖静文用毛笔写的。序中说,“诗痕不幸历经坎坷,沉冤二十载,身在缧绁而不辍绘事,其意志之坚强殆难想象。平反后重返…[浏览全文][赞一下]
袁灿兴徐树铮(1880—1925年),安徽萧县人。少时徐树铮机敏过人,却顽劣不堪,一次乡中小儿分作两队交战取乐,徐树铮领一队游戏,对方某小儿年长,虽机智不及徐树铮,但勇猛过之。徐树铮不能抵挡,遂暗中削竹签藏在身上,待两队小儿再游戏时,以竹签将其刺伤。徐树铮…[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昌华于右任的口碑,在民国政要中,绝对是最隆的。他一生布衣粗食,早年穿的是布衣布鞋,都是夫人亲手缝制。到台后,由一南洋华侨家属供给,直至临终。他做高官,享厚禄,但他是真正的一介布衣:穷。于右任几乎是一辈子闹穷。1930年代,他患伤寒,上海的名中医陈存仁为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编者按]任知恕,1924年生于北京,1947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做研究生兼助教,1950年到杭州市政府工作,1952年作为“技术归队干部”被调到中国科学院,1958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负责教学管理工作,1982—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教育…[浏览全文][赞一下]
[编者按]白竟凡原名白桂荣,1918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县,系开国少将、原炮兵副司令员高存信夫人。她1936年7月参加革命,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高存信结婚后随抗大东北干部队挺进晋察冀敌后方。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浏览全文][赞一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浏览全文][赞一下]
胡遵远2017年,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1947年6月30日,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勇1894年甲午战后,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维新选择,然而由于实实在在的危机深深刺激着,中国朝野在《马关条约》签订后,迅速放弃了先前洋务运动这个“跛足的现代化方案”,转身向东,学习日本,开始了一个维新时代。经过大约两年时间的奋斗,中国面貌可谓焕然一新,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房列曙松冈环与南京大屠杀纪实片《南京——被撕裂的记忆》我是2008年8月16日认识松冈环女士的。松冈环女士毕业于关西大学文学系东洋史学科,原本是日本一名小学历史教师,热衷于日中友好。1986年以来每年8月中旬率领主要由教师及大学生组成的铭心会访华团来南京访…[浏览全文][赞一下]
童志强叶挺将军在10年脱党期间,经常被误解为离开组织、避居海外、意志消沉。而在出长新四军3年期间,因其既有中共胎记却又非中共党员的身份,不仅遭蒋介石猜忌,而且不被军内主要负责同志信任,感觉自己如同两个轮子中间的砂子,夹在中间受气,乃有2次离部、4次辞呈,似…[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军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起草者高语罕诞辰130周年、去世70周年。高语罕(1887年8月1日—1947年4月23日),安徽寿县正阳关人。南昌起义前夕,高语罕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秘书长兼第二方面军共…[浏览全文][赞一下]
汪丽太湖赵氏一族,据其家谱记载,源出宋朝皇室后裔。自元朝中叶迁居大别山腹地太湖玉望村(今望天乡宝坪村),数代以农耕为业。传到七世赵彦逵,进为贡生,授直隶顺德府经略,诰封朝议大夫,乃为赵氏一族读书之始。至十三世赵文楷,秉耕读传家之风,集数世积累之功,于清嘉庆…[浏览全文][赞一下]
鲍宽达许承尧(1874—1946年),字际唐,号疑庵,室名“眠琴别圃”,歙县西乡唐模人(现属黄山市徽州区)。16岁为府庠生,21岁举人,31岁(1904)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几年大多时间在京;民国中兴,陆续随张广建上将都督在甘肃为官。1924年,愤辞…[浏览全文][赞一下]
商昌宝关于民国初期社会以及主导民国初期历史脉络的重要人物,主流历史叙事中的共识是: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浏览全文][赞一下]
侯昕1932年4月12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第二师团的一列军用列车在哈尔滨市郊成高子被颠覆,日军死伤惨重。这是中共满洲省委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一次特殊战斗。4月14日,《盛京时报》《滨江时报》对这次事件进行了报道。消息传出,震惊中外,人们奔走相告,额手相庆…[浏览全文][赞一下]
智效民去年春节过后,我去台湾旅行,在桃园县大溪镇的老街上,发现一户居民家门口放着一堆旧书,其中有一本2007年出版的《传记文学》。多年前,我不仅是这本杂志的读者,而且还在上面发表过几篇文章,因此有久别重逢的感觉。拿起来随手一翻,看到该刊主编成露茜在《编辑室…[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家康五四运动时,陈独秀有段惊人的名言:“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这种“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他…[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