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中日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惨败,次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清朝廷派李鸿章等人前往日本马关谈判和约,马关(日本称下关)是他一生中最为伤心之地。洋务运动搞了近30年,洋枪洋炮洋船都买了;洋人也请了;兵工厂、造铁厂、织布局、同文馆、总理衙门,还有北洋、南…[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希蛮荒时代,生存环境严酷,人们必须鼓起勇气、血脉贲张地去迎战各种艰难险阻,如此久而久之,也锻造了后人称为血性的刚强好义品性:强敌当前无畏,危难来临敢上,责任面前敢当,得失面前能放……血性,让个人尊严、襟怀、志向有支撑;让生命之花绚丽多彩,迸发出阳刚雄壮…[浏览全文][赞一下]
祁建湖广会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1573—1619),首辅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据现有史料可知,最早住在这里的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浙江盐运史张惟寅;次之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吏…[浏览全文][赞一下]
●高中梅文人的抗战风骨●高中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当时所有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只要是对国土故乡怀有情感的,都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他们以行动抗击了日军,伸张了民族正气,就连那些手握笔杆子的文人们也不例外,展…[浏览全文][赞一下]
冯晓蔚阎红彦,原名阎侯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1909年9月13日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投军入伍,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击队大队长、…[浏览全文][赞一下]
●费愉庆孙迎庆时困犹存劫后书———日本侵华时期苏州私家藏书大劫难●费愉庆孙迎庆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苏州城内的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匪浅。同时,众多…[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贞勤台儿庄大战是中国在抗战初期赢得的一个震惊国内外的空前大捷,极大地激奋了国人抗日救亡的士气。鲜为人知的是,在台儿庄大战的前夕,中日两军还在北距台儿庄不远的山东滕县等地进行过激烈的拼杀,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领3000中国将士,以劣势装…[浏览全文][赞一下]
●潘华新人小志坚的广西学生军战士罗星光●潘华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想起了当年年仅14岁就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的广西学生军战士罗星光。罗星光,1924年出生在广西武宣县东乡镇合群百崖槽畔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廷桥村。他出生在一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继兰民政部近期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2名前苏联飞行员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成员马尔克·马尔琴科夫和格里戈里·库里申科。对于援华航空志愿队,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这支神…[浏览全文][赞一下]
●涂宏伟从汉江涛声到黄河咆哮———《黄河大合唱》诞生记●涂宏伟一个枕着汉江涛声长大的青年人,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发出了“黄河在咆哮”的民族强音。这个人就是留下传世绝唱的《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他的真实姓名叫张光年。汉江畔的革命少年1913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余玮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汀泗桥战役遗址,位于“中国桂花之乡”鄂南咸宁的汀泗桥镇境内。今天,名振寰宇的汀泗桥静静地横卧在汀泗河上,潺潺的河流诉说着那悲壮而荣光的岁月……汀泗桥始建于南宋,桥东群山叠嶂,桥西湖泊密布,地形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时有“小汉口”美誉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介甫在苏联与纳粹空军血战的开国将军唐铎●叶介甫唐铎,1904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5年奉派到苏联学习,此后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了28个春秋。由于他在苏联工作期间的杰出贡献和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与德国纳…[浏览全文][赞一下]